波新聞─李雲/台北
經典淬鍊,重新打磨!該計畫由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監製,特邀李小平擔任導演,周東彥擔任影像導演,温宇航擔任身段指導,柯銘峰擔任音樂設計,由張孟逸、王台玲、江亭瑩主演。9月29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首映,9月30日及10月1日各再一場次播映。
《陳三五娘》一劇流傳於閩南、東南亞華人社群,現存刊本為明嘉靖年間(西元一五六六年),是迄今出土最古老的戲曲劇本,潮劇、白字戲、梨園戲、交加戲擅演此劇,也是台灣歌仔戲代表劇目之一。廖瓊枝自少習《陳三五娘》,傳承劇目也以《陳三五娘》優先,藉由電影版紀錄舞台實相並回望其人一生。廖瓊枝表示,希望藉由青春浪漫題材,吸引更多時下年輕人的興趣。同時《以汝為名-鏡·花園》更是廖瓊枝舞台人生的虛實映照,未完成的青春夢迴。
無形文化資產與有形文化資產的相遇,讓孕育自閩臺一帶的經典文本《陳三五娘》,與閩式園林建築相遇。園林藝術的山嵌水抱,講究細節的屋脊雕式,雅致寬闊的花廳中庭,庭院之間的曲徑迴廊,與傳統戲曲的曲音身段,正可深深扣合。宮保第董事長林俊明表示,本次合作讓歌仔戲走入實景,借用古蹟環境,「穿越傳承、看見創新」。
不僅創造劇場美術設計所無法呈現的古色典雅的氛圍,為傳統歌仔戲的演出創生新的美學形式,並透過藝術作品介入古蹟,為有形文化資產帶來新的活化的可能性。
廖瓊枝傳授《陳三五娘》早於一九八0年代,當她獲得教育部「薪傳獎」,即視教學、傳習為使命。最早於台北市社教館延平分館(今大稻埕戲苑)開設研習班,為讓前來學習的社會人士、大專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學會唱唸,廖瓊枝即選擇《陳三五娘》開蒙,並且寫下文字劇本。廖老師憑藉記憶將昔日演出文本,以閱報自學的有限漢字書寫,碰到不會寫的字,先以日文標音,到課堂再詢問學員,一個字一個字細心描刻成形。這是廖瓊枝首次將《陳三五娘》寫為文字劇本。
2009年廖瓊枝受文建會認證為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並受證人間國寶殊榮,迄今十餘年。為了傳習、教學需要,廖瓊枝老師多次重新整編《陳三五娘》劇本,精練唱腔與身段動作藝術,如今傳承教學版本,皆為多年來教學與演出的結晶,不僅具有持續傳習的價值,更臻藝術精質之美,值得進一步思考不同形式展演推廣的可能性。
有關《陳三五娘》的保存、紀錄、傳承,自90年代以來已執行多項計畫,最近一次重要工程係由文資局出版,廖瓊枝傳承藝生張孟逸、王台玲演出的「《陳三五娘》套路傳承版影像紀錄與劇本詮釋」書籍,2021年出版。在這些逐年更新,並不斷有進階版本的保存維護計畫之基礎上,思考經典的創生與化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尋找表演藝術如何與疫情共生,藉由影像傳播持續與當代觀眾互動對話。
廖瓊枝的《陳三五娘》定本,不僅描述陳三五娘互慕情節,更凸顯了丫環益春情荳初開的青春浪漫,與五娘的閨秀含蓄成對比。在這次紀綠電影版裡,導演李小平對益春一角也深有同感,突破老戲有時太固定的情感模式,凸顯昔時寫戲的人對愛情更浪漫的想像,李小平導演刻意在戲的前半段加溫了五娘與益春主僕情感,讓她們共享成長祕密,透過眉眼交流,形成默契,這才有後段勇敢地追求共夫的人生選擇。
紀綠電影版於霧峰林家花園宮保第取景,依場地年代質感,將傳統服飾妝容改為近現代古裝風格,色調清雅,布料質地柔和飄逸。部分做表身段也因空間變化略作修改,導演李小平將舞台審美感與電影實景感稍作區隔,認為《陳三五娘》的愛情故事之所以感動,正因為情韻豐富,需要更安靜與雅緻的音樂與閱讀方式進入角色,除了調度身段、表情,也調動了音樂設色,減少鑼鼓聲響。音樂設計柯銘峰對於紀綠電影版《陳三五娘》的音樂盡量保留原舞台版本,特別於〈學藝〉李工的【數板】和〈雙吃醋〉的【都馬調】安排新的唱腔,導演對〈雙吃醋〉微妙的三角關係,有精細的做表處理和調度,是可喜的改造,因此讓音樂搭配有更生動的發揮。
園林版《陳三五娘》紀錄電影是廖瓊枝畢生傳藝成果再一次透過新媒體展現。透過廖瓊枝與《陳三五娘》的對看,正是一幕戲台與人生往返復照的留影。《以汝為名-鏡·花園》—廖瓊枝與《陳三五娘》紀錄電影,情韻綿亙,紀錄著廖瓊枝一生對愛情的渴念與對歌仔戲的忠貞熱望。
映演/索票資訊
《以汝為名-鏡·花園》—廖瓊枝與《陳三五娘》紀錄電影
首映日期:2022年9月29日(四)晚上7:00
其他放映時間:2022年9月30日(五)晚上7:00
2022年10月1日(六)晚上7:00
首映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
索票資訊:2022年9月19日(一)中午12:00 開放索票,每場次每人限索兩張,額滿為止。
圖/會後大合照_陳少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