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建寧/高雄
孕媽咪好辛苦! 林小姐在懷孕16周開始雙下肢腫脹,她忍耐到24周疼痛難以行走,又併發呼吸喘,經醫師抽血檢查及靜脈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是雙側下肢靜脈血栓,好在及時發現,立即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療,前後共打了270多針抗凝血劑,身上滿是針孔跟瘀青,還好腳腫漸漸消退,也不再腫痛,在本(9)月剖腹生產一名可愛女寶寶,母女均安。目前也改用口服的抗凝血劑治療,看著可愛的寶貝,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另一名林小姐懷孕期間確診COVID-19,所幸打過三劑疫苗,症狀並不嚴重,但因為家中還有大寶跟二寶,加上腹中的三寶,她心情十分擔憂,立即接受視訊門診,醫師建議儘快服用抗病毒藥物,來緩解症狀,並告知感染胎兒的機率大概只有1-3%,給她很大的心理支持。對於這類確診的孕產婦,高醫特別設置了COVID-19產婦專責病房,聯合婦產部及小兒部團隊給予最好的治療。「非常感謝高醫團隊的照護,讓確診的我可以很放心迎接新生命!」
懷孕生子是人生重要的歷程,准媽媽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小寶寶?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回應病人安全周,今(19)日起至23日舉辦2022年病人安全周活動「孕產兒安全–把握關鍵,產除風險」,期能提升孕產兒安全的認知,共同為孕產婦創造幸福、平安且順利的產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鐘飲文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訂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World Patient Safety Day)」,病人安全周是全球性的活動,今年國內延續去年的「孕產兒安全(Safe maternal and newborn care)」主題,倡議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身為大學附屬醫院及醫學中心的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向來注重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透過跨科部的合作,加強人員因應突發狀況時之處理能力,以降低新生兒死亡之風險。今年因疫情考慮,透過孕產兒安全案例分享、認識MIS-C教育訓練等方式,持續營造病人安全優先的組織文化外,希望透過具創意性及教育性的互動,加強宣導孕產兒安全觀念,並鼓勵孕產婦、新手爸媽、家屬與醫療人員、醫療人員間、單位主管等主動提出病安的顧慮,共同為「孕產兒安全」努力。
高醫婦產部產科主任莊蕙瑜醫師提醒,懷孕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孕產婦肺栓塞死亡僅次於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若是肥胖、年齡35歲以上、人工生殖多胞胎、抽煙、長期臥床者等風險族群,應該要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可穿彈性襪,產後儘早下床,並強調若有血栓相關病史要及早告知醫師,也要注意是否有下肢是否有腫脹疼痛、壓痛、紅腫,喘及胸痛,異常咳嗽、咳血,不明原因暈厥或意識喪失等情況,及早告知醫師,盡速治療,一起來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
高醫臨床教育訓練部副主任,同時也是婦產部醫師的沈靜茹呼籲,最近疫情升溫,施打COVID-19疫苗很重要,可以減低確診後的症狀,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可以和產科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抗病毒藥物,COVID-19傳染給胎兒的機率很低,媽媽不用過度擔憂,媽媽確診後產生的抗體可以通過胎盤跟乳汁傳給新生兒,產後仍是鼓勵媽媽可以餵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