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Gitanas Nauseda)昨天(4日)說,立陶宛政府讓台北以台灣的名義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他認為此舉引起了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
負責外交政策並在歐盟峰會上代表立陶宛的瑙塞達總統,週二在接受立陶宛“直播電台”(Žinių Radijas)採訪時表示,立陶宛和台灣都可以自由開設不具有外交地位的代表處,但問題出在代表處的名稱上。
“我認為,錯誤不在於開設台灣的辦事處,而在於名稱,這沒有與我進行協調。”
瑙塞達說,“這個代表處的名稱成為一個現在對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產生了非常大影響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這個名稱是一個引爆點,現在我們不得不處理後果,一些非常規措施已被用來針對立陶宛,而我們必須非常積極並向歐盟發出非常明確的信號,表明這是一種攻擊,是對立陶宛的一種壓力。”
台灣堅稱力挺立陶宛決心不變
針對瑙塞達的上述言論,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天回應稱,台灣堅定力挺立陶宛的決心不會改變,並呼籲所有堅持民主自由體制的理念相近國家,做立陶宛堅強的後盾。
歐江安同時譴責中國大陸僅因立陶宛同意以“台灣”名義設代表處,而對立陶宛實施政治和經濟施壓。她也強調,近來美國、歐盟、歐洲民主夥伴、北約會員國,均加大力道支持立陶宛,台灣也堅信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的決定,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另據中央社報導,台灣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說,未曾接獲立陶宛外交部改名的要求,並強調將持續尋求與立陶宛發展實質關係。立陶宛外交部則表示目前沒有評論。
中國與立陶宛矛盾升級
在立陶宛政府去年11月允許台北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之後,北京做出了憤怒的回應,不僅把兩國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而且對立陶宛實施經貿制裁和報復。
立陶宛最大的一個商貿協會周二說,約有130家公司無法通過中國海關的清關,或把貨物轉到別的地方,跨國公司也受到施壓,要求終止與立陶宛合作,否則會在中國海關面臨受到限制的風險。
美國與歐洲多國聲援立陶宛
週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布加勒斯特九國的外長通話,他與這些北約東歐成員國的高級官員表示,與立陶宛團結一致。他們稱中國對立陶宛及歐洲多國實施的政治和經濟施壓已違反國際貿易準則,並強調將聲援立陶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回應稱,美方一再為立陶宛“一中一台”的錯誤言行辯解幫腔,還以支持立陶宛為幌子,試圖拉攏縱容“台獨”勢力的小圈子,只能讓國際社會質疑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