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不知道如何開口?其實,只要主動告知行程,就有機會可以讓身旁的人幫你開啟話題,無須自己設想。日本職場心理學專家神岡真司於《活用人性弱點の說服心理學》一書中,分享心理誘導密技,藉由情境理解活用「內向能量」,不論聚會、約會、商談、談判、反擊等都能運用,讓所有人都聽你的。以下為原書摘文:
「木訥寡言」的人沒存在感?
「木訥寡言」的人常常會被說「沒有存在感」,究竟為什麼「沒有存在感」會被當成是不好的事情呢?內向人會被如此認為,其實只是因為他們一向安靜不多話、動作靜悄悄,又低調不起眼而已。
善於社交的人常常會自然而然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存在,像是說些無關緊要的話、開開玩笑、發出宏亮的笑聲等等。他們總不會讓「聲音」間斷,有時甚至可說只是在製造「噪音」。如此一來,很容易就知道這個人在不在場。
然而,「內向木訥」的人是幾乎不會發出「聲音」的,安靜無聲的結果,就是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人到底在或不在。結果,以下的情形便不斷上演:
「嗯?杉本不在嗎?出去了?咦?他今天休假嗎?」
「山田,你過來一下。啊?不在這裡?喂,他跑去哪了?」
當其他人有事想找你卻發現你不在,很容易讓人產生「你不太可靠」的印象。上司或同事間也是,如果老是來無蹤、去無影,也會讓人覺得「這人靠不住」。
最好改善這種每次都得靠行程預定表才知道行蹤的狀況,因為若這樣的情形一直重複發生,別人就會漸漸認為你在不在好像都沒差。結果存在感越漸薄弱,也就容易錯失一些工作上的機會。
開口前先點名,對方自然有回應
其實只要稍微改變自身習慣,就能避免陷入這種「存在感日漸淡薄」的情況。仔細想想,這樣的習慣雖然理所當然,但也不見得人人都會「主動向周圍發聲」。
此時,你可以運用以下這些情境稍微製造一些聲音:
「我去一趟〇〇物產。」
「我回來了。」
「我去一下財務部。」
離開座位或回到辦公室時,請一定要出個聲。當然也別忘了擺出前面提到的「好感暗示表情」,只要稍微睜大雙眼、嘴角上揚,向大家說聲:「我去趟客戶那裡,一下就回來。」便能簡單讓自己散發出人見人愛的正向氛圍。
如此一來,就算人不在辦公室、有電話或外找時,身邊的同事也會自然幫你回應「鈴木他現在有事外出了」,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只要記得那麼做,同事們就再也不會喃喃自語:「咦?鈴木去哪了?剛才明明就還在的,怎麼人突然不見了⋯⋯?」然後對你的去向困惑不已。
對於「害羞木訥」的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只要在外出前事先把行程寫在白板上就夠了,每次都還要開口告知實在有點麻煩。確實,在不確定周圍的人會不會有反應的情況下就要出聲說話,需要一點點勇氣,許多人也可能因為這簡直就像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而卻步。
如果你是擔心以上這種情況,不如先喊聲前輩或上司的名字及稱謂,接著再「開口」,這樣對方也會有所反應。試著說:「田中先生,我先去吃飯了。」或是:「部長,我去趟〇〇物產就回來。」對方可能就會回應「了解了,去吧」或「加油」等等。只要先喊聲對方的名字,你就不會那麼難開口了。
習慣出聲,引人搭話的祕招
只要運用上述那樣的簡單方法多顯示自己的存在,周遭的反應就會漸漸地有所變化。原本不發一語面對辦公桌的同事們,也開始會對你打招呼:「嗯,路上小心。」或者:「喔!你回來啦!」
當你持續向周圍「發聲」,旁人也會漸漸習慣成自然。由於聽到同事說話卻不予理會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他們大多也都會回應你。除此之外,好好地「出個聲」還能夠替上司及前輩製造主動與你交談的好機會。
這個意想之外的附加效果,可能會像這樣:
自己:「前輩,我要去一趟極東商事。」
前輩:「喔、你要去極東商事嗎?這樣一講我才想到,他們好像有說過總部要搬
遷?」
自己:「是的,聽說是這樣沒錯。他們似乎想搬到附近郊區,把現在分散在新宿各地的辦公室集中整合,不過搬遷好大概也是3、4年後的事了。」
前輩:「嗯⋯⋯這樣啊。有說要蓋新的辦公大樓嗎?」
自己:「這倒還不確定。他們公司一向謹慎保守,所以很多人都還是想維持現在租賃辦公室的模式。」
前輩:「嗯,說的也是。要搬離市區,畢竟也有點不方便呢⋯⋯(笑)。」
自己:「但我覺得在我負責他們業務的這段期間內,他們應該是不會搬離市中心
啦(笑)。」
前輩:「可是目前辦公室是租的,要搬的話隨時都可以喔(笑)」
自己:「哎呀,別嚇我啦 那我就先過去囉!」
只要主動告知行程,就有機會可以讓身旁的人自動幫你開啟話題,無須自己設想,這簡直再好不過了。雖然主動開口引導他人參與話題並不容易,不過只要能回答對方的問題,就會在一問一答中自然地聊開來,讓對話得以延續。而你所要做的,僅僅只是主動「出個聲」而已,如此就能替自己製造出各種改變的契機。
(本文摘自/活用人性弱點の說服心理學:大腦95%非理性思考,巧妙引導誰都會聽你的/方言文化)
8月夯運動!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台灣選手加油!」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全身復健運動|懶人包」,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