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眾開始注意「高敏人」的性格傾向,其實高敏人和內向者還是有些許差別。日本企業講稿寫手、溝通指導師蔭山洋介,於《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一書中,透過實用的方法破除內向者的心理障礙,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以下為原書摘文:
內向者不一定內向,也未必話很少
統整內向者的性格特徵,粗略而言就是缺乏自信、不敢拒絕、不敢表達想法。很多人聽到內向者,腦中浮現的是獨自窩在教室角落看書、沉默寡言的同學,或是整天沉浸在二次元世界裡,戴著厚重眼鏡,一說話就滿臉通紅、容易害羞的角色。
但所謂的「內向者」,並不是指個性上的「內向」。當然也有個性內向的內向者,但有很多內向者卻出乎意料地活潑開朗,甚至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不擅表達」。
內向者中不乏開朗活潑、人見人愛的模範生,也有從事講師或大眾人物的人。不擅長在人群前發表談話的內向者,只要克服困境,往往能有比他人更出色的表現。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內向者會出於想克服自身缺點,故意選擇不拿手的工作,實際上卻為此懊惱不已。
換句話說,內向者很難從外表判斷,因為內向者、善於社交者——這兩者有可能同時存在。反過來看,有些人即使外表看起來文靜內向,卻有著堅定的心靈,能夠確實述說意見,或是用繪
畫、音樂等方式來充分表達自我意識。
我們不應該從外在來判斷自己或別人是不是屬於內向者,而是要從內心的自信程度,以及生活中是否因此感到困難的角度來推論。
內向者與高敏感族的共通點
近年來大眾開始關注到名為「高敏感」(HSP)的性格傾向。高敏感是美國臨床深層心理學的伊蓮‧艾倫(Elaine Aron)博士所提出的一種性格特徵。一般而言,高敏感大致有兩種特徵,其中一個是敏感度,也就是特別容易放大五感所接收到的刺激。
視覺敏感的人走在街上,會接收到各種招牌的資訊轟炸,或是因為超市裡源源襲來的商品標籤、廣告宣傳等訊息而頭暈眼花。不光是視覺,有些人在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方面也有相同的敏感情況。
除此之外,高敏感族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倘若身邊有人焦躁不安,他們便會在意得無法專心做自己的事,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察覺到枝微末節的變化,或是經常為藝術作品深深感動。
高敏感族對外在刺激相對敏銳,「容易受到他人情緒波動影響」這一項特徵,與內向者的特徵有部分重疊。此外,每當閱讀有關高敏感的書籍或網路資訊時,經常可以看見「缺乏自信」、「無法拒絕別人」、「不敢表達想法」等相關內容。那麼,內向者就是高敏感族群嗎?
直接從結論來說,內向者並不是高敏感族。根據由身兼東京大學特別研究專員、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PD(博士後研究員)、心理學博士的飯村周平先生所營運的網站「Japan Sensitivity Research」中,針對「高敏感族受到別人請託時是否往往難以拒絕」的提問,答覆如下:
「並沒有相關證據顯示高敏感族有此傾向。這是許多人對『高敏感』的錯誤看法,間接助長民眾將此項特徵貼上高敏感族群的標籤。另外也有人提到高敏感族沒有自我思想,沒有自我主張,事實上也沒有實際證據支持這種說法。」(2021年1月)
換句話說,在普遍認知的高敏感族特徵中,有關「缺乏自我意識」這一點,其實與高敏感族沒有直接關聯。從定義上來看,「高敏感成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或是高敏感兒童
(Highly Sensitive Child),都是指對於環境感受性特別高的一種族群類別,也可說是性格標籤。他們不一定會因此『生活艱困』,只是『無論好壞都容易受到影響』。」高敏感一詞只是用於形容對事物的敏感度及影響程度,其中並未包含是否擁有自我主張。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在心思細膩的高敏感者及缺乏自信的內向者間,畫出一條明確的區隔線,高敏感者不等於內向者。
那「高敏感族缺乏自信」的說法談何而來?我以圖一來表示高敏感族跟內向者之間的關係。左邊的橢圓代表高敏感者,右邊的橢圓代表內向者,中間重疊的區域則是同時具有高敏感及內向者特徵的人,我們暫且稱之為「高敏感內向者」。
一般大眾經常誤以為左右兩個橢圓都屬於高敏感族的特徵,實際上並非如此。高敏感族不一定會因高敏感而困擾,但內向者多半深受自己的性格所苦。換句話說,高敏感內向者的煩惱並非出於心思敏銳,而是因為缺乏自信導致。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用「積極把自己放在優先順位」這種克服高敏感的方法來解套,而是要尋求擺脫內向者性格的辦法。
(本文摘自/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不必能言善道,也能精準溝通、發揮影響力/財經傳訊)
8月夯運動!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台灣選手加油!」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全身復健運動|懶人包」,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