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有芒之穀可稼種,時值陽曆6月5日前後,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為搶收作物的忙碌時節。中醫師指出,此時節延續之前「小滿」節氣,仍為「溼」、「熱」特性,除了易發皮膚病,也會影響消化功能,讓人出現頭昏腦脹、倦怠懶言、四肢痠軟等症狀;而要顧好腸胃,建議喝「消積去溼茶」與「四神湯」,作為養生食療。
芒種誘發體內溼熱病因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 俗諺「4月芒種雨,5月無乾土,6月火燒埔。」古人認為,芒種當天下雨,將會接連下雨到5月(農曆),雨勢更大但短急,熱勢逐漸升溫。
她提醒,體內有「溼」、「熱」潛藏病因體質者,容易引起皮膚相關及慢性發炎類疾病爆發,如臉部痘瘡、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溼疹、乾癬等;甚至,更年期症狀的潮熱,也會在溼熱型節氣中更加難耐,免疫系統疾病也會隨著溼熱外界環境因素,誘發體內溼熱病因,變得更難控制。
賴睿昕指出,芒種節氣的溼熱,會以外溼引發內溼、且以更「溼黏」方式存在於體內,這種「更黏著」的呈現方式,古人用「穢濁」來描述,首當其衝的是胃消化機能,以及排便最容易受到影響。
芒種飲食注重健脾祛溼
由於消化變慢,胃腸容易痞、滿、脹、悶呆,大便溼黏、腹內氣體變多,伴隨打嗝、放屁頻繁,甚至「胃食道逆流」加重,胃腸氣機不暢,進而影響全身氣機。
因此,芒種養生首重飲食有節,應朝健脾祛溼、消積化濁的方向改善。她特別推薦「消積去溼茶飲」,與國民小吃食療「四神湯」。
消積去溼茶飲作法
薄荷2公克、山楂3公克、陳皮2公克、麥芽3公克、荷葉2公克、菊花3公克、梅子1顆、蜂蜜1湯匙,泡入300~500毫升熱水中,燜約15~30分鐘即可飲用。
四神湯健脾補胃
而四神湯裡的「茯苓」,具有健脾補胃、淡滲利溼等功效,可幫助身體排水分和溼氣;如果腸胃裡的水分太多,茯苓可促使水分從膀胱排出去。尤其久坐的上班族,容易有下肢水腫問題,茯苓也可改善循環、消水腫。
「芡實」本身有澀味,胃腸溼氣造成的腹瀉、軟便、痞悶等,都可利用芡實改善。「蓮子」-有甘溫、補脾胃及收腎氣作用。「山藥」可補脾胃,對脾胃虛弱者尤其有益。例如身體較瘦、肌肉較少、消化不良的人,可用山藥補脾胃,增加脾胃的吸收能力及肌肉的力量。
有血糖過高、腸胃虛弱、消化不良、容易腹瀉及疲倦等狀況者,皆可透過喝四神湯,幫助脾胃去除溼氣、補養脾胃機能。
運動後速擦汗 避免毛囊發炎
賴睿昕說,不要因為「怕熱」而不運動,適當運動排汗,有助代謝潛伏於皮膚及肌肉筋膜間的溼氣。她強調,芒種時節屬於更溼黏、更溼熱節氣,體內溼濁產生的黏汗,更應該在運動後快速擦拭、保持清潔,避免皮膚毛囊發炎。
而除了適度運動排汗外,每日揉壓陰陵泉穴、公孫穴、足三里穴10~15分鐘,也頗具功效。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芒種祛溼熱顧腸胃 喝四神按穴位養身)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