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過那種把分手掛在嘴邊,在交往的過程中,時不時就想要分手,但每次真的要分手了,或是已經分手了,卻又對這段感情放不下,希望可以繼續走下去的人嗎?還是,你自己在感情當中,就是這樣子的人呢?《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作家龔佑霖撰文,提到面對伴侶若即若離的關係,可以有2步驟解法。
為何透過哭鬧來討愛?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來自於物質的給予,而是界線的設定搭配情感的關懷。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而這也不是無條件的愛所代表的意思。不過,對許多人來說,無條件的愛,是難以獲得的,即便父母讓他們豐衣足食,卻很少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父母關愛的不一致,時而關心自己,時而忽略自己,讓他們變得很焦慮。試著想想看,我們什麼時候會感到焦慮?
如果一張樂透彩,我們非常肯定會中獎,那我們不會焦慮;如果一張樂透彩,我們打從心裡相信不會中獎,我們也不會焦慮,反而是憤怒、沮喪、無助。但是,如果我們不確定這張樂透,到底會贏錢,還是輸錢,那麼我們就會焦慮了。
這就是這些孩子的人生經歷。他們不確定自己的父母什麼時候會給他們愛,所以他們必須隨時處在作戰狀態,一旦發現自己好像要被拋棄了,就會做出攻擊、傷害對方的行為,藉此要對方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著名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斯(Ainsworth)有名的依附實驗發現,這樣的孩子,在父母離去之後會大吵大鬧或大聲哭泣,但父母回來之後卻不願意讓父母安慰。箇中原因就在於,他們不相信父母的安慰是持久的:「我現在讓你安慰了,你等等又要拋棄我了,我憑什麼要相信你。」
但同時,他們內心又有另一個聲音,對他們說道:「我還是好希望你能關心我、照顧我,好希望自己可以相信你。」於是在兩個聲音打架之下,他們變得非常矛盾,好像一會兒希望對方關心自己,一會兒又把對方推開。
「我要跟你分手!要是你敢走出去不理我,我們就分開!」某位女性這樣對著她的男友說道,但在她心裡,卻一點也不希望兩個人真的分開。
這一句話,其實背後的意思是「我很害怕你離開我,但也很害怕你在我身旁會繼續傷害我,能不能讓我感覺到,即使我說要分手,即便我用這樣的態度對你,你依然會安撫我?依然不會拋棄我?」
缺愛的孩子,得用愛來彌補
我可以了解,跟如此沒有安全感的人交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過追本溯源,他們就只是不斷受到不一致的愛而已。如果你跟這樣的人交往,我覺得有兩件事情是重要的。
第1件事情是,你得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同時也讓對方冷靜下來。像是我的某個學長,就會在女友生氣時說:「我要去跑步了。」這麼做的目的是,避免自己被對方的情緒影響,同時也給自己緩衝的時間。在彼此都冷靜下來之後,才是第2件要做的事情。
第2件事情是,設立界線並給予情緒支持。告訴對方,我能為你做什麼、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同樣的,有些事情我真的無法給你,不過我依然愛你。當然,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說,要他們相信「我無法做到某個事情,但我在感情上並非不愛你」,其實是很難的事情。
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好父母與壞父母,好父母與壞父母,其實都是同一個人。而我們終究都得學會,即使一個人再愛自己,都會有他無法滿足我們期待的地方。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卻也是我們在成長路上,必須去經驗的道路。
(本文獲女子學授權轉載,原文為:總把分手掛嘴邊,但又放不下感情?面對伴侶若即若離的矛盾關係該怎麼辦?)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