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的菸稅捐政策,在民國95年、98年及106年分別有調漲兩次菸捐、一次菸稅,根據國健署吸菸率統計,台灣的吸菸率有逐步的下降的趨勢,尤其在民國106年吸菸率在菸稅調漲過後有明顯的下降,因此政府的菸稅捐政策在菸害防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台灣在2017年已調整過菸稅,但菸捐卻已整整14年未調整。
根據菸害防制法規,政府每兩年應召開菸捐評估會議,檢討菸捐徵收金額。上一次於111年舉行的菸捐評估會議因考量疫情而暫時凍漲,今年10 至 12 月即將再度召開會議,是否透過調漲菸捐進一步抑制菸害,新政府與新部長的態度將受各界矚目。
菸害防制刻不容緩 香港調漲菸稅以符合WHO的目標
菸害防制是刻不容緩的公共衛生議題,國際上紛紛透過調漲菸價來抑制吸菸率, 國健署2014年即引述WHO歐洲區署出版之科技評估報告顯示,「菸價提高10%,短期內可以降低2.5-5%吸菸率;長期則可降低10%;而對於青少年吸菸率的降低更為成人的2倍以上。」。
以香港為例,根據香港外媒報導,香港政府今年2月底宣布每支香菸調漲菸稅0.8港元,平均每包香菸售價上漲約16港元。根據香港報導,香港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香港曾於2009和2011年大幅加菸稅,吸菸率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相反於2014年菸稅加幅較溫和,控菸效益則不大。他相信香港連續兩年增加菸稅,對降低吸菸率可帶來效果,達到2025年7.8%吸菸率的目標。
台灣菸品稅負比偏低 較之國際有大幅調整空間
相較香港菸害防制的積極作為,台灣已14年未調漲菸捐,吸菸率的下降也趨向停滯,顯示台灣的菸稅捐政策與WHO調高菸價以價制量的策略目標相差甚遠。
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指出,WHO 菸害防制有許多面向,包含了監測菸草使用、戒菸服務、廣告管理等多項措施。調漲菸捐只是整體策略的一環,尤其在調漲時仍須考量多項因素,例如國民所得成長等,今年菸捐評估會議將匯整專家學者意見,討論是否進一步調漲。
菸害加重醫療成本,應從年輕世代杜絕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醫師表示,菸害對民眾慢性疾病的醫療與外部經濟成本的影響顯而易見,不僅增加醫療財政壓力,也加重醫療人員負擔。若要正確反映菸害成本,應思考未來醫療資源是否不再為菸害疾病買單。此外,他也認為應提高年輕世代取得菸品的門檻,調漲菸捐便是可行方案。
洪子仁進一步引述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示,一包香菸調漲菸捐5元可為政府帶來90億元收入,因此菸捐問題應從國家整體健康福利政策視角考量。醫療是投資而非成本,調漲菸捐不僅能增加健保財源,也能提高菸價,減少青少年接觸菸品機會。
菸捐調漲造成私菸泛濫?專家指出不能一概而論
調漲菸稅捐也造成社會上另一種質疑,認為調漲菸捐可能助長私菸泛濫,劉家秀則認為,私菸問題主要與管理、法令面有關,與菸捐關係不大。以西班牙、義大利為例,菸價低廉但走私菸仍猖獗。此外,台灣已提撥部分菸捐預算用於查緝私菸,未來也可透過強化跨國合作、民眾檢舉等方式防範私菸。
洪子仁也認為調漲菸捐是否會增加走私菸不能一概而論。若真有此疑慮,可在調漲菸捐的同時,強化法令面走私問題的管理。
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最佳守護者
菸害防制是國際社會認同的重要公衛議題,尤其菸害影響民眾和社會健康的方法有很多面向,相關的菸害防制政策也應同步進行,以便守護國民的健康。然而作為菸害防治的有效手段,台灣的菸品稅負比距離WHO建議的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顯示台灣在相關政策仍然有努力的空間。
菸捐評估會議召開在即,建議台灣參考香港經驗,定期調整菸稅捐,制定明確的菸品稅負捐佔比目標,將控菸政策落實為長期健康管理政策,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重要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