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安亞嫻
巴塞爾美術館基金會和Samuel Werenfels合作。策展人為Judith Rauser與Hans Bjarne Thomsen
2024年,日本和瑞士慶祝兩國建交160周年。日本駐瑞士大使館與瑞士合作,籌劃一系列慶祝活動。
「日本製造:廣重、國貞和北斎的彩色木刻版畫」展覽,在巴塞爾藝術館的新館展示十八至十九世紀彩色木刻版畫的代表性作品。110件作品均來自巴塞爾美術館版畫與素描部(Kupferstichkabinett),與國際主要藝術館合作,這些歷史真跡大部分從未對外展出過。
日本傳統木刻版畫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技術而聞名。本次展覽展示廣重、國貞和北斎等大師的作品,這些藝術品承載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和歷史。
江戶時代浮世繪讓藝術發展達到巔峰
1600年對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當時德川家康正式掌權,統一了長期以來陷入軍閥衝突的日本。作為征夷大將軍,他將江戶(現今的東京)定為幕府,使得這個原本發展停滯的地區成為了日本新時代的重要象徵區域。
到了18世紀中期,江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擁有一百萬人口。德川家族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68年,這段時期被稱為江戶時代。
在江戶時代,和平昌盛,藝術發展也達到了巔峰。尤其是浮世繪(木刻版畫)的發展,作品以大膽的視角、獨特的切割方式、細緻的風格和鮮明的色彩聞名於世。
浮世繪通常被認為是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實際上也有手繪的作品存在。在日本的藝術發展史上,浮世繪的藝術表現形式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江戶時期的日本奉行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不允許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並限制人民的出入。這種政策導致了長期的國際隔離狀態,使得日本與外界的交流極為有限。
然而,隨著德川時代最後一位征夷大將軍於1868年失勢後,日本的政治局勢發生了變化。新政府開放國境,開始與外國進行貿易,這個政策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也讓西方國家對日本的文化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同時,這也為浮世繪藝術在西方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使得西方世界開始認識和欣賞這一獨特的日本藝術形式。
西方美術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受日本浮世繪深度影響
西方美術在19世紀受到日本浮世繪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對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的影響。這種影響持續了五十年,在美術史上被稱為「日本主義」熱潮。浮世繪的藝術語言形式,類似於中國的國畫,在日本藝術發展史上起著貫穿經濟與政治的角色。梵谷 (Van Gogh)、莫內(Monet)、德加 (Degas)、惠斯勒 (Whistler) 等藝術家也被這種藝術形式深深吸引。
Credit: Gift of Col. Robert R. McCormick to the Amy McCormick Memorial Collection
埃德加·德加以各種媒介記錄了休息中和運動中的芭蕾舞者,製作了大量的素描、繪畫、版畫和雕塑作品。這個題材使德加得以研究人體的動作和身體的扭曲。在這幅粉彩畫中,表演者們在幕後等候,彎腰而立,雙臂平伸,準備下一次登台表演。
除了上述提到的藝術家,還有一些其他歐洲和美洲的藝術家受到了浮世繪的影響。其中包括印象派畫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卡米耶·畢索(Camille Pissarro)以及後印象派畫家塞尚(Paul Cézanne)等。這些藝術家在畫風、色彩運用和構圖等方面都展現出了與浮世繪相似的特點。
這些藝術家受到浮世繪色彩鮮豔、構圖獨特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的啟發,將這些元素融入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從而豐富了他們的藝術風格。浮世繪對西方藝術界的影響持續至今,成為了跨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篇章。
在與喬治·修拉的新印象主義風格進行一段實驗後,卡米爾·畢索回到了他早期印象派作品中使用的自由、多方向的筆觸。他也重新回到了一個印象派主題,重新詮釋巴黎。這個繁忙的場景充滿了交通和行人的噪音和動感,這是他1893年初在巴黎加尼葉酒店的窗外景色。畫面左邊的建築物是聖拉扎車站。
日本製造特展 呈現世界罕見日本藝術珍品
巴塞爾藝術館的瑞日建交系列展覽,涵蓋了日本彩色木刻版畫的全方位,從標誌性的風景到女性美和英雄故事。雖然許多作品印刷量大,但有些卻極為罕見,在世界上僅存少數或僅有一份。在「日本製造」展覽中,東洲齋寫樂(Tōshūsai Sharaku活躍於1794/95年)的肖像畫是其中之一,被視為珍貴的藝術藏品。
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 1797–1858)和葛飾北斎(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的作品自19世紀下半葉傳入西方後,就受到了藝術家和大眾的廣泛讚賞。他們的風景作品至今仍在塑造人們對日本的印象,被視為該國自然、美學和身份的象徵。
例如葛飾北斎最著名的富士山三十六張圖系列,將日本聖山,富士山的崇聖,一系列的青藍,交織成歐洲印象派追捧的飽滿卻又極簡。
這張展出的『冨嶽三十六景系列 – 武州玉川』,在多摩川清澈的水面上,一艘小渡船載著樹枝和枯枝而行。它穿越版畫深處的動作引導著觀者的目光朝著遠方崇聖的山峰。富士山深邃的藍色與近岸的樹木相映成趣,形成了前景與背景之間的形式聯繫。在寧靜的岸邊引導著一匹騾子的孤獨身影更增添了場景的寧靜氛圍。這樣的主題與色調,也反應了樂山樂水的歐洲人熟悉的生活。
巴塞爾藝術館主題組織的展覽,將廣重和北斎的風景作品與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相對照,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集中關注人物形象,和江戶文化生活。
葛飾北齋晚年創作,本系列為他的代表作,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描繪了從日本關東地區不同地點眺望富士山的景色。最初僅有36個場景,因受到廣泛好評,後來再追加了10個場景,最終這一系列共有46個場景。
瑞士巴塞爾藝術館Kunstmuseum Basel提供
歌川國貞(Utagawa Kunisada 1786–1865)他師承歌川豐國(Utagawa Kunisada豐國初代),以畫色情畫聞名,被譽為演員肖像的大師,是彩色木刻版畫中最多產、商業成功最大的創作者之一。畫中女人多頹廢好色、憂鬱疲憊。他的「原柳橋.雪的景象」廣為人知。畫風自成一格,號稱歌川派,是日本浮世繪派別影響力最大的一派。
戰士和怪物影響日本動漫 優雅美麗女子細緻理想化身
歌川國芳(Utagawa Kuniyoshi 1798-1861)以他對日本和中國英雄的描繪聞名,他喜歡選擇奇幻的故事作為題材,例如戰士與鯉魚怪、巨大蟾蜍怪和高過建築物的章魚等對戰場景。他以戲劇性效果、動感和創意幻想注入浮世繪,深受歡迎。
歌川國芳受到歌川國貞的影響,但他的創作風格截然不同,專注於英雄事蹟,對漫畫和動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江戶時期的娛樂文化。
另一部分展覽聚焦於江戶吉原區的藝妓和遊女,被描繪成美麗和優雅的理想化身。同時展出的情侶作品,由喜多川歌麿等藝術家設計,通過微妙的心理觀察和敘事元素增添了魅力。
反映日本女性地位作品 鈴木春信的『不幸的一天』
鈴木春信是江戶時代著名的浮世繪畫家,出身於京都,首創多色印刷版畫,也就是錦繪。以其對美人畫的描繪而聞名,他所畫的那些腰肢細瘦,手足纖巧,體態輕盈的仕女,幾乎有一種超人的秀美,那特殊風格的面部則缺乏表情。他的作品風格細膩優雅,色彩鮮豔明麗,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不幸的一天』是鈴木春信的代表作之一。這幅作品不僅描繪了女性的柔美和優雅,也反映了江戶時代女性生活的不易。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往往要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壓力。因此,這幅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這幅作品描繪了一位年輕女子在雨中獨自行走的。
這幅版畫展現了風神的形象,他是一個頭髮狂野、半裸的惡魔,手上的袋子在他頭頂上飄蕩,他從雲端的高臺上俯視。他發現了一位正在散步的年輕美女,於是釋放了一陣猛烈的風,將她的紙捲吹散,並將她攜帶的信件送上他的高臺,現在他正拿著這封信。風神旁邊的木牌宣布了一年中不祥的日子,提醒人們當心那些在不留神,或不幸的情況下從事任務的人,可能會遇到類似他惡作劇的挑戰。
由於錦繪早期風靡一時,因此擁有眾多追隨者。春信的弟子有鈴木春重、小牧義信、鈴木春二等。他還影響了北尾重政和清永鳥居,可以說鈴木春信直接導入了浮世繪的黃金時代。而他的作品則廣受國際各大藝術館蒐藏,如大英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等。日本靜岡美術館則藏有他的『玄宗皇帝楊貴妃圖』。
喜多川歌麿定義東方仕女的審美標準:就是要白嫩
喜多川歌麿出身不明,在江戶時代以細緻精美的美人畫聞名。他在鳥山石燕手下學習,對青樓女子和歌舞藝伎的生活熟捻,基於同情,細膩的觀察,也讓他擅長描繪這些女性的特質。
他的作品受到出版名人蔦屋重三郎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
歌麿和重三郎有獨到的眼光,有別于一般全身仕女圖,兩人著重於女性的的上半身,使用了「無線摺」、「朱線」、「薏摺」等雕刻法,女性的肌膚以白雲母凸顯嫩白,設計了肌膚和服裝的質感和量感,極具表現力的『大首繪』,不僅可以描繪美人畫人物的表情,還可以詳細描繪內在和光澤。他重新定義了仕女的審美標準,也影響了後世東亞女性美女的定義,更是浮世繪美人畫的頂尖代表。
展出的作品『戀語之模樣』系列中『月上的雲』,喜多川歌麿以其細膩的筆觸和鮮豔的色彩,描繪了三位女性的美麗和優雅。中央的女性姿態端莊,表情溫婉,是一位典型的美人形象。身旁的女性則顯得更加活潑俏皮,為畫面增添了一絲動感。
『月上的雲』是喜多川歌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美人畫的經典之作。
展覽除了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外,還展出了對內行人而言耳熟能詳的創作者的版畫,如東洲齋寫樂。雖然他的生平對學者來說仍然充滿謎團,但他在短暫的活躍期間創作了一系列精彩的演員肖像畫。
巴塞爾藝術館的大部分版畫是由巴塞爾化學家和藝術收藏家卡爾·梅特勒(Dr. Carl Mettler, 1877–1942)遺贈的。這個包括約320件作品的日本木刻版畫收藏反映了梅特勒對東亞文化的熱愛。
在於蘇黎世大學東亞藝術史教授漢斯·俾亞恩·桐森(Prof. Dr. Hans Bjarne Thomsen)合作下,版畫與素描部通過最新的學術見解重新審視了這個重要的收藏。通過展覽和精細的目錄,巴塞爾藝術館同時向這位慷慨,已逝的巴塞爾收藏家梅特勒致敬。
2024年3月16日至7月21日,於瑞士巴塞爾藝術館新館將舉辦展覽,展覽得到巴塞爾美術館基金會和Samuel Werenfels的支持。策展人為Judith Rauser與Hans Bjarne Thomsen。
作者:安亞嫻 常駐歐洲
科技 財經 藝術 創意 政治 歐亞戰略
附錄:
圖片來源:授權使用圖片單位
瑞士巴塞爾藝術館Kunstmuseum Basel
瑞士蘇黎世藝術館 Kunsthaus Zurich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