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族平時抬車移車,是很普通日常生活,但骨頭狀態不佳恐怕帶來腰椎骨折!1名居住新北52歲男性,平時都用機車代步上下班,有天在挪動機車時,在抬起車子當下突然感覺腰椎疼痛,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原本以為僅腰部挫傷,但服藥止痛1個月都未見改善,再檢查竟然發現腰椎壓迫性性骨折。
長期服用類固醇讓骨鬆提前發生 高風險族群小心身體三徵兆
亞東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醫師黃詩浩表示,52歲個案如果以年紀判斷,骨頭應保持一定健康,但因代謝性疾病長期服用類固醇,讓骨質在藥物副作用影響下逐漸變差,骨密度檢查T值僅-3.0,先施予椎體整形手術處理骨折處,緩解疼痛,同時並用藥物注射提升骨密度,在治療約一年左右其骨密度T值便上升至較安全範圍的-2.6。
黃詩浩主任說明,女性65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對青壯年民眾也有隱患,包含停經、代謝性疾病,服用特殊藥物、洗腎、過瘦、長期運動與日曬不足、吸菸喝酒等,也都容易誘發骨鬆。一般民眾若自我注意到身高比年輕時矮了3至4公分、背貼牆站時頭跟牆有個拳頭間隙、不明長期腰背疼痛,就要小心骨鬆已經找上你了!
骨密度T值低於-3.0骨質流失80% 兩種治療方式穩定骨質健康
黃詩浩主任強調,一旦發現已有骨鬆跡象,就要趕緊就醫接受DXA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值在-1.0至-2.5間,表示骨量減少,便要開始積極地保骨措施,若T值低於-2.5,已達骨質疏鬆標準,也意味著骨量比年輕時已少了40%,此時便要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一旦T值低於-3.0,骨量比年輕時流失了50-60%,甚至更差,就屬於骨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骨鬆!
黃詩浩主任補充,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有兩種方式,若骨骨密度檢測值仍在-2.5以上,應使用第一線抑制蝕骨細胞藥物,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若骨密度為-3.0以下之嚴重骨鬆,再加上髖部及脊椎骨折,便需要使用第二線藥物促進成骨母細胞作用,讓骨質快速提升。健保雖然將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放在第一線,但手術前病人骨質狀態不佳,亦會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快速提升骨密度。
快速提升骨密度有助手術成功率 擅自停藥小心治療成果歸零
黃詩浩主任指出,替骨鬆病患做手術時,骨癒合不良及植入物鬆脫是最令人擔心之處,因此如何快速提升骨質,加速癒合並減少植入物鬆脫情形至關重要,故手術後會醫師亦會建議家屬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先自費3至6個月使用第二線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配合高鈣飲食攝取足量鈣質,有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
黃詩浩主任提醒,一旦接受抗骨鬆治療,一定要長期且規律,切勿自行停藥恐會導致反彈性骨質快速流失。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病人擔心感染,中斷了治療導致骨至迅速退步,甚至只因劇烈咳嗽,或坐車震動,導致骨折而需再次就醫治療。
骨鬆不再被視為老化現象 亞東團隊合作提升治療照護品質
黃詩浩主任提到,世界衛生組織( WHO )已將骨質疏鬆認定為一種疾病而不在只是老化現象,若發生骨折每年造成老年族群致死致殘率超過30%不僅危害健康,亦造成許多家庭問題,不可輕忽!據統計,台灣地區骨鬆的盛行率僅次於高血壓!亞東醫院為了擴大骨鬆的治療族群及提升骨鬆病患治療品質,神外、骨科、復健、家醫、新陳代謝等科別,都能夠提供骨鬆治療與資訊,亦成立骨鬆衛教團隊,給予營養、運動、生活作息等完整資訊,俾使民眾能有更完整的概念促進健康讓大家都有好骨力!
(圖/亞東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醫師 黃詩浩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