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很多接近適婚年齡的女生,會抱怨男友為何不趕快求婚,怕男友浪費自己青春。諮商心理師江珈瑋於《用陪伴,找回曾在愛情受傷的妳》一書中,分享25個常見的愛情故事,並以女性的溫柔與專業臨床經驗,陪伴在愛情中受傷、迷惘的讀者。以下為原書摘文:
男友不婚怎麼辦?
她的英文名字是MOON,意思是月亮,月亮小姐,33歲,本來是空服員,受疫情影響,空服員不再是夢幻職業,所以轉職為秘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算是大齡女子,所以一直想和交往兩年半的男友結婚,但讓她煩惱的是「男友不想跟我結婚」。工作因疫情大轉折、男友不想結婚,她覺得人生走到這裡,完全陷入瓶頸。
「我覺得我快得憂鬱症了。」MOON這樣告訴我,最近她非常苦惱,感覺人生好像卡住了一樣,動彈不得。我關心地問她:「發生什麼事了?」
MOON開始訴說許多無奈的狀況,原本覺得跟男友還算合適,相處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花了心思、時間和他以及他的家人相處,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雙方家人相處也沒問題。
她問男友:「你為何不想結婚?」
男友的回答是:「結婚真的有比較好嗎,很多人不也結婚又離婚。」
MOON感到既焦慮又困擾,因為和很多女生一樣,總覺得不應該是女方追著男方說要結婚。所以她試著用一些方法刺激男友,讓他感覺「我有人追,我還是有市場的」所以跟男友開玩笑地說:「有人追我喔!」男友竟然冷靜地說:「我知道妳不會離開我,我真的很愛妳啊。」
問題就這樣放了1年,男友依然沒有想結婚的意思。
「MOON,妳說男友不想跟妳結婚,但妳真的想結婚嗎?」我問她。MOON的回答和很多台灣女生的回答一樣,她說:「都交往一陣子了,戀情也很穩定,不就是應該結婚嗎?結婚也代表男友願意對這段感情負責任啊。」
很多台灣女生在談戀愛時,有一個標準固定模式,大概就是交往戀愛→關係穩定→結婚,戀情穩定了接著就要走入婚姻,這樣的模式看似合理,但這些女生卻沒想過,自己真的想結婚嗎?
至於台灣男生為何遲遲不肯婚?有時並非是因為不夠愛,而是他們感受到女人對婚姻有高度期待與很深的情感依賴,對於婚後扮演家庭主要照顧者,以及相對要負的責任,讓他們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壓力。
會談中與MOON討論,是否是受社會氛圍與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才想結婚,MOON想了想才說,其實要不要結婚,自己也不太確定,只是總會擔心,萬一錯過時間點,之後男友不要自己,怎麼辦?
「為何會用『他不要妳』這個詞呢?」我問。
「我怕他到時會嫌我老,是大齡女子啊。」
「所以妳好像對年齡很沒自信,是受社會文化思想影響嗎?」
別被社會文化價値逼迫
MOON停頓了一下說:「可能也是受媒體和親戚的話影響吧⋯⋯像是過年總要被說妳老大不小了,怎麼還不結婚?都幾歲了,該有個穩定的對象了吧。媒體很愛在女性身上貼上『敗犬』、『剩女』的標籤,這些都會讓我對年齡感到焦慮。」
「妳的感受很正常,女性確實比較怕老,我們都希望年輕一點,但是真正能決定的是我們怎麼主觀思考年齡這件事,而不是被社會標籤牽著走。」
陪伴MOON去探索社會對於年齡的想法,MOON也覺察自己很多感受,都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像是特別怕老、怕年齡太大被男友嫌棄,於是畫地自限,而且無意識按照社會的期待活著。
MOON突然說了一句:「我想還是先把內在的焦慮感整理好再說,感覺不應該焦慮快成為別人口中的大齡女子,才急著想結婚。結婚是件大事,不想只是為了塞旁人的嘴而結婚,或只是為了社會的期待而活。」
我對她說:「妳的思緒愈來愈清楚了。聽得出來這樣想,妳有比較輕鬆一些耶。」「對啊⋯⋯而且我覺得好像應該好好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想法才對。」
之後,MOON的煩惱不再是「我是大齡女子,男友不求婚怎麼辦?」而是「我真的想結婚嗎?」「男友適合結婚嗎?」
當她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可以真正依照自己的心意去面對、解決煩惱,而非拿著社會文化價値逼著自己,即便面對結婚這個議題,也不再那麼焦慮,反而自在的很。
Note
看待愛情關係時,你是否也受到社會氛圍影響或傳統文化制約,而讓自己有焦慮不安、憂鬱、沮喪的情緒呢?其實不要讓自己的人生被牽著鼻子走,也是好好愛自己的方式。
當你遇到「你怎麼還不結婚,老了沒人照顧」「大齡女子在愛情市場上只能等著被挑」這些問題時,先別急著迎合社會期待,因為每段婚姻都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再做出來的決定,而不論年齡、身份、背景,你都應該握有主動權,而不是受社會文化或社會期待影響,讓自己處於沒有選擇、被動的心理狀態。
(本文摘自/用陪伴,找回曾在愛情受傷的妳:心理師用25個愛情故事分享如何好好愛自己、做自己/台灣東販)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