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三年多,儘管一般民眾已能與疾病共存,但似乎有些放鬆警戒,醫師提醒,新冠肺炎對高風險者來說仍有相當大的威脅,平時還是要持續防護,一旦出現症狀就應提早篩檢就醫,把握治療期避免擴大感染。
台大醫院一般內科.胸腔和重症醫學古世基主治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在過去三年漸漸展現與流感相似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然而,這種疾病在不同風險對象身上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
高風險患者病毒往往難以清除,隨時反撲
古世基醫師說明,對健康的人來說一旦確診表現與流感相似,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如頭痛或流鼻水等症狀,但是對高風險者,特別是免疫力不全、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患者,病毒可能難以完全清除。當病毒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力下降時往往會再度爆發,急性期有相當大的機會造成嚴重併發症,更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因此,疫苗接種對於高風險群體仍然非常重要。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九月份後國內新冠肺炎每週確診人數仍從未低於兩百以下,甚至已達流感重症人數的六倍之多,而據文獻顯示,民眾二次確診的死亡率及後遺症風險都較首次確診高。
古世基醫師表示,就算是二次確診所產生的抵抗力也不會持久,約三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因此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對於高風險者抵抗力較差者,每次感染都要視為同樣的風險,疾病嚴重的人甚至可能會有肺部嚴重侵害、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出現心肌炎和腦部等併發症問題。
防護三關鍵:隨時警覺了解風險、日常檢測、把握黃金期治療
古世基醫師強調,在新冠肺炎初期透過病理切片就會發現病毒停留在腸胃道,這表示此病毒的特性是會到處攻擊器官驅動身體很大的發炎反應,因此對高風險族群來說,不僅會造成既有的疾病惡化,嚴重甚至還可能造成全身器官受損留下後遺症,從許多大型醫療中心都有重症個案就能了解。
因此,疫情儘管成為日常,對於疾病防範仍需提高警覺落實在生活中,平時建議可透透過以下三步驟做好防護:
- Know:疫情一直沒有消失,透過定期關注疾管署訊息或瀏覽KnowPlanGo網站:https://www.knowplango.com,了解自身或家人是否為高風險因子並掌握完整資訊。
- Plan:面對疫情應提前制定完整計畫,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應提早篩檢並多次確認,古世基醫師也建議將「血氧監測」列為高風險群的日常檢查工具,一旦有呼吸道症狀就能隨時監控,避免惡化甚至導致併發症。
- GO:確診後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即便是輕症也應尋求專業諮詢,由醫師判斷是否屬於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對象,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延緩住院或轉重症機會。
古世基醫師提醒,像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的幼童、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或器官問題(如肺部或肝硬化)、洗腎治療者,或者是癌症或接受自體免疫治療的人,都是屬於高風險群,除了施打疫苗以外,家中有這樣的成員更要做好保護。另外,不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在人潮密集區,仍舊要戴好口罩,同時他也提醒陌生聚餐仍舊是較高的感染途徑,以及若家中長輩有負責照顧小孩的,也一定要留意當有呼吸道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相互傳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