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長者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經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論是對失智症者或是一般高齡長者,都是好處多多。失智症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藥物的幫助也相當有限,還需要搭配運動、社交、認知訓練等非藥物治療來協助減緩退化。
本次愛長照邀請到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嚴嘉明進行分享,她在失智症家庭照顧、老化研究的領域鑽研多年,以「趨吉避凶」的觀點,提供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更有效的照護方法。
嚴嘉明提到,在眾多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中,「懷舊治療」是一項漸受重視的治療方式,它不僅可以延緩失智症的退化,還可以幫助長者建立正向情緒、找回記憶力!
失智症對記憶的影響
失智症會對大腦的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和額顳葉退化型等較為常見。每一位失智症者出現的問題與行為症狀不盡相同,失智症者通常會漸漸失去近期的記憶,也會忘記曾經熟悉的人和地方、無法勝任曾經熟悉的工作,甚至連自己的身份和經歷也變得模糊不清。
有些失智症者還可能出現令人困擾的問題行為,不僅對患者造成困擾,也會造成家人情感上的糾結及照護上的負擔。
延伸閱讀:
什麼樣的人適合「斷食善終」?醫揭「5類人」癌末、失智症皆上榜
善用長期記憶「想當年」改善失智
由於失智症者的短期記憶功能逐漸衰退,許多失智症者雖然不記得最近發生過的事情,對數十年前的往事卻如數家珍、記憶猶新,如同台語說的:「見講講過去,講了隨袂記」。
非藥物性治療的方式眾多,其中「懷舊治療」最為大眾所熟悉,利用失智症者仍保有的記憶,藉由照片、仍熟悉的物品或對象,喚起個人過往的經歷。
回憶的過程中,摻雜語言溝通和情感交流,讓失智症者的回憶浮現腦海中,透過旁人的帶領,進而營造溫馨、親切與安全的感受。
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長者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經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論是對失智症者或是一般高齡長者,都是好處多多。
再者,「學習」與「社會參與」是另一種所費不貲的「延緩方式」,它可能締造的成效卻不可言喻。依衛生福利部委辦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指出,發現全台9成以上失智者居住於家中,失智程度以極輕度及輕度者為多數,約7成4。
所以,如果家人經診斷罹患失智症,家屬可不必驚慌,因為診斷為極輕度及輕度失智症者仍可以適當的支持方式,過著一般人的生活。
針對這一批極輕度及輕度失智症者,我們鼓勵他們透過「學習」、「社會參與」或「社會連結」的方式,將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的速度。
懷舊治療常見的方式
照片分享、回憶相簿
透過觀看過去的老照片、老物品,刺激長輩的記憶、產生熟悉感,讓他們重新連結過去的經歷和情感。尤其是在回顧的過程中,如果有家人或友人能在一旁與其互動,對失智症者產生的正面影響將更為顯著。
音樂療法
了解長輩喜歡什麼樣的音樂或是歌曲,不論是播放長輩年輕時喜愛的音樂,或是提供不同類型的音樂讓長輩聆聽,這些都可能讓他們重新回顧過去的生活,甚或是引導他們找到新的音樂喜好。
重拾過往熟悉的工作
了解失智長輩過去的專長、熟悉的工作,例如:寫作、裁縫、照相等,透過長輩曾經熟悉的動作,找回個人的成就感和尊嚴。
案例分享
家人讓失智的奶奶聆聽一段音樂,音樂讓她回憶起當年擔綱首席芭蕾舞者的舞姿與風光,手腳也不自覺地開始隨著音樂起舞,奶奶的腦海裡浮現過去無數次登台演出的回憶。
「懷舊治療」、「學習」及「社會參與」就像是失智症者情感和記憶的觸發器,有助其延緩退化、引發長者的正向情緒,甚或找回重要的人生記憶與社會連結。
多數失智症者均為高齡者,因疾病帶來生理衰退固然讓人挫折,但透過家人、朋友與照顧者的陪伴,喚起他們記憶中美好時光。同時,照顧者可透過支持長者的方式,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疾病的挑戰,並享受過程中可能伴隨而來的溫暖和希望。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為:「懷舊治療」延緩失智退化!幫助長輩建立正向情緒、找回記憶力)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