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心裡「生病了」,他所執著的到底是什麼?心理治療常會讓我們重新再面對一次自己的父母,再重新當一次小孩,其實是為了嘗試從另一種角度,去解讀父母對我們嶄露愛的方式,理解這樣的方式可能並非我們所想要,但最終「選擇」逐漸放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透過心理作家龔佑霖分享親身經歷,以故事剪影一窺精神分析治療下的多重樣貌。
前一陣子,因為遲遲無法穩定地返回職場,在精神科醫生建議下,開始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療。精神分析很昂貴,但我別無他法,畢竟只要一回到職場,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症的情況又很快地出現,讓我無法工作。
但是在精神分析的過程中,我卻發現了我對心理學的盲點。一直以來,我以為我身上的病,都來自於父母不妥當的依附照顧,但在精神分析中,我才知道,一個人生病,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你心中的父母,如何影響著你,而不是真實世界的父母讓你生病了。
延伸閱讀:
反正、沒差、做不到⋯別再覺得「我就爛」!心理師揭「2字」要常說
好壞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媽媽
我的精神分析師跟我強調,我們看見的都不是實際上的媽媽。就像我會想把壞媽媽給踢出生命,只留下好媽媽一樣,但媽媽的好與壞,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媽媽,只是我在生命經驗裡,只看見了壞媽媽的樣貌。
有一天,我的父親拿了一張字條給我,那是母親生前為我演講加油的字條,我當時在字條下方寫了一句「做父母的永遠比兒女還緊張」,但我忘了,我甚至不曾記得我看過那張字條。
在我心中的媽媽,就只是一個壞媽媽,從小到大,不曾鼓勵過我,即便我考再多的第1名,她也只會說「隔壁班也有第1名阿、全世界有那麼多第1名,第1名有什麼了不起。」這一句話,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所以我不曾記得我媽媽也是個會鼓勵人的媽媽,只記得她是一個會批判我的壞媽媽。
延伸閱讀:
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師列「10步驟」開箱心理諮商:不如當成一場體驗
生命不可逆,但可以調整自己
對我而言,我已經不可能回去和媽媽好好說說話了。但我的生命並非什麼都做不了。我還是有能力在未來的生命中,重新改變我內在看待我媽媽的方式。
我的媽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就像我在關係中,總是挑剔女友不好的一面一般,我回顧我和我媽媽的關係,總是挑剔她對我不好的一面。但我的人生還有選擇。即便我現在病到依然無法工作,但如果長期穩定接受治療,我還是有機會修改我人生的道路。
精神分析治療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但在治療的過程中,我有機會重新修復我的依附連結,即便依附要調整是困難的,但精神分析早已與佛洛伊德的觀點有所不同,我們都還有希望,可以從未來的人生中,改寫過去以為被決定好的人生。
(本文獲女子學授權轉載,原文為:精神分析治療與心理學:我心中的父母,只看見壞媽媽的樣貌)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