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罹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不僅如此,醫師更表示相較於歐美,台灣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為16.1%,比美國的8%多1倍。年輕乳癌患者除了面對心理上的衝擊,也會影響家庭、職場的生涯規劃,加上年輕乳癌的腫瘤多分化速度快,病情也更為棘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何蕙余表示,台灣年輕的乳癌患者通常一發現就是二期以上,加上腫瘤的分化速度快,對藥物的反應率有限,因此國內也在考量是否要將乳癌篩檢的年齡層降低至40歲以下,幫助患者提早篩檢以便有機會提早介入治療。
運動選手擔心罹癌阻斷夢想,積極治療回歸人生常軌
年輕的乳癌病患不僅要面對心理上的衝擊,對還在職場打拼,或者有結婚、生育計畫,以及背負人生階段性任務的族群來說,無疑是一大關卡。何蕙余醫師門診有一個年輕的個案,一開始發現腫瘤時已經10公分,由於她本身是體育選手,一直都自覺身體相當健康,發現罹患乳癌時只有40歲,這消息無疑是個相當大的衝擊。
何蕙余醫師說明,此案例是屬於HER2陽性乳癌,發現時腫瘤已經很大,但病人希望盡可能保留乳房,故一開始就選擇以標靶藥物加上化療進行術前輔助治療,而術後的恢復對於本身是運動選手的她,也佔有決定性的影響。經過病況評估以及和病患討論後,何醫師建議病患,手術後繼續使用標靶藥物完成一年的完整治療。
個案術前透過標靶藥物與化療,讓腫瘤從10公分縮小至3公分,得以透過乳房保留手術避免乳房全切,除了盡可能地保留了乳房之外,傷口較小亦可以降低後續淋巴水腫的狀況,也讓此個案後續可放心地延續運動選手的生涯規劃。
最適治療策略與與劑型,助病患有效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
何蕙余醫師說明,HER2陽性乳癌復發風險較高,臨床上被視為預後較差的一類。但HER2標靶藥物問世以來,其明顯效果已在國際上許多治療指引中被高度建議,臨床治療上其使用的時機也開始被提前,目前標靶與化療的結合已成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
何蕙余醫師也補充「手術後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體內找不到任何癌細胞存在) 的患者,如果完整接受1年的輔助標靶藥物治療,能減少未來遠端轉移的風險;若是未能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體內仍有殘存癌細胞) 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進一步降低轉移與復發的風險。」
此外,現在乳癌的治療已有多種劑型可供選擇,包括傳統的靜脈輸注劑型、皮下注射劑型、口服劑型等,都各有適合的病患類型。主治醫師可根據病患的病況與需求,搭配出最適合病患的療程,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何蕙余醫師也鼓勵年輕乳癌患者不要迴避就醫,應該要趁著體力還能負荷、藥物副作用耐受度高、恢復較快時儘早治療,不要錯過早期疾病的診斷時機而影響病程發展。如果有懷孕準備的乳癌病患,還是有機會可以懷孕,但必須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規劃與生育時機。
她也提醒,不論有任何的人生重要規劃,如婚姻、生育、事業和社交等,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都能擬定全面治療策略,讓生活持續前進。
(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何蕙余醫師)
#公益夥伴羅氏大藥廠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