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健康/報導
AI導入醫療保險成為趨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出席「2023台灣醫學資訊聯測松暨金融醫療科技論壇」分析台灣數位醫療現況,目標以4面向與8策略,建構具備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的新一代系統,促進台灣智慧醫療升級。以健保署為例,維護龐大的健康資料生態系統,打破健康照護的圍牆,提升雲端系統效率,以提供創新服務與民眾健康賦能。
台灣數位醫療現況
政府端
石崇良表示,台灣資訊化發展多年,早在1995年實施健保就已開始數位化,但設置已屆28年,亟需升級。公衛資訊系統與資料庫之資料標準,缺乏一致性與互通性;健保資訊系統與資料庫部分,政府單位擁有全國最大資料庫,資安應符合最高標準,且服務對象涵括全國醫療院所、產業及政府多部門,系統亟需升級。另行政費用低,不到健保預算1%也須解決。
醫療端
目前台灣約有5百家大小醫院、2萬家診所、8千多家藥局等醫事機構,集團醫院雖推動智慧醫療,卻難以複製。各家醫療資訊自成系統,難以互通。小醫院也缺乏開發數位醫療與資安維護之能力。
產業端
欲取得所需資訊障礙重重,單一醫院之成功經驗難以複製,產品商業營運模式也尚待建立,還有法規鬆綁與建立一致性標準規範也是問題。
民眾端
隨著科技進步與疫情影響,民眾自主意識抬頭,從健保資料提供者轉變為資料參與者,且疫後對於創新照護模式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透過資料回饋與健康賦能,強化自我健康管理。
智慧醫療升級 數位轉型計畫
石崇良說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衛福部推動智慧醫療升級,也稱數位轉型計畫,三大層次包括:科技發展計畫、公共建設計畫、社會發展計畫,目標建立符合國際趨勢之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與國際接軌標準架構為基礎、以病患為中心提供服務生態系統,預計明年3月計畫成型。而健保署、疾管署、國健署、食藥署各部門之間也進行資料格式標準化規範盤點,建立共通欄位格式及編碼實作指引。
透過健保數位升級,可提升健保資訊效能與安全,提供國人適切、可近及永續的全人全程健康照護。同時擴大公私部門合力協作,加速醫療照護數位轉型,並且完善資料治理,建立健保大數據資料生態系。
面向一 民眾健康賦能
策略1 建立「家醫大平台」
建構個人化初級照護健康管理平台,研議資料治理架構,並進行歸戶與授權管理。提供優化健康資料整合、主動示警風險預測。另同步整合應用數位化追蹤管理及精進個人化健康管理平台。
策略2 個人健康資料加值
公私協力擴大健康存摺資料運用,促進民眾健康識能,例如整合個人穿戴式健康資訊、優化健康資料整合流程、整合個人健康資料、完善健康存摺SDK管理機制,創造健康資料應用的生態圈。
面向二 雲端系統效率精進
策略3 健保雲端查詢系統
打造健保雲端查詢系統3.0,導入醫療支援模型,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雲端系統智慧化、專業化,提供友善使用者介面及多元雲端憑證認證機制。
策略4 數位化審查
擴大真實世界資料收載與分析及導入數位化審查,包括建置健保服務真實世界(RWD)收載系統、暫時性健保支付藥品給付效益評估機制、增修診療項目電子化作業系統級制動追管機制、建立事前審查預檢機制輔助專業審查,建立成效監測平台。
面向三 打破健康照護的圍牆
策略5 遠距醫療
新冠疫情期間發展遠距醫療,大約有1,300萬人使用過遠距居家醫療,讓民眾更能接受遠距醫療,醫療院所也提升診療經驗。
策略6 虛擬健保卡
健保快譯通APP開發「虛擬健保卡系統整合視訊診療系統介接程式」,從申請虛擬健保卡、就醫、交付處方、繳費,打造就醫全程數位化,破除空間限制。
面向四 資料生態系
策略7 健保人體生物資料庫
打造健康資料生態系統,賦予民眾資料自主權。資料退出機制法制研訂,並建置諮議會和審議小組。建立多元退出申請管道與個人申請狀態資料揭露公開平台,連結資訊收載系統與系統嵌入。另設置資料退出之代表性評估及衝擊預防。
策略8 數位基礎建設
推動基層診所健保雲端HIS,建立開放共通標準,增加資訊串接之互操作性,接軌國際標準。並鼓勵醫療資訊系統廠商上架雲端服務,基層院所轉換使用健保雲。同時提升資安韌性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