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過因為肚子餓,而導致生氣的經驗嗎?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肽Y掌握了食慾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時也更容易感到生氣、煩躁,甚至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心理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餓到受不了,建議在情緒變得更強烈之前,試著先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學著和情緒共處。
樂為診所諮商心理師甘雅婷於臉書粉絲頁分享,現代人工作繁忙時常耽誤吃飯時間,或許會出現心情不好、煩躁、生氣等現象。一般人認為「餓到發怒」只是脾氣不好,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生理與情緒反應,已經有不少研究已經證實,餓肚子不只會讓身體缺乏能量、感到疲勞,也會間接影響情緒。
延伸閱讀:
別把「負面情緒」藏心裡不說!心理專家:身體到處痛因壓力沒放鬆
大腦「1荷爾蒙」影響食慾
甘雅婷指出,人體進食後食物(碳水化合物)就會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運送到身體各個組織,能幫助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不過當感到飢餓時,由於缺少了食物提供的熱量,身體就會處在血糖較低的狀態。
她補充,大腦是非常仰賴葡萄糖的器官,如果持續處在飢餓狀態卻沒有立即進食,就會影響大腦認知、做決策與控制衝動的能力;同時身體也會逐漸釋放皮質醇、腎上腺素,藉此來維持血醣平衡。隨著皮質醇、腎上腺素上升,影響食慾的荷爾蒙「神經肽Y」也會隨之上升,藉此促進人體覓食,來因應飢餓狀態。
延伸閱讀:
睡眠不足讓人變得更自私、暴躁?心理師教「1招」先找到睡不著原因
神經肽Y掌管情緒行為
甘雅婷指出,神經肽Y是由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釋放的荷爾蒙,存在於大腦前額葉皮層、杏仁核、內側的下丘腦、中腦等區域。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血清素研究表示,神經肽Y可以調節去甲腎上腺素 、血清素的分泌與表達,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
此外,神經肽Y也可以與不同的受體(Y1 Y1、Y2、Y4 Y6)結合,藉此調節血管收縮、心跳、生理時鐘、消化、食慾、情緒等身體各方面的運作。由於Y1受體同時掌握了食慾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時不只是想吃東西,也更容易感到生氣、煩躁,甚至可能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察覺情緒能避免生氣
每個人從小到大多少都有餓肚子的經驗,但為什麼有些人挨餓,火氣就上來了?有些人卻能保持情緒平穩的狀態?為了更加了解人在飢餓時的情緒變化,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就對此進行一系列的實驗。
該份飢餓研究指出,飢餓確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反應,但單純的飢餓並不會自動引導我們產生負面情緒;若有思考自己情緒變化,相對來說沒有呈現這麼大的情緒變化;反之,「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更容易因為飢餓引起憤怒、憎恨、壓力等負面情緒。
因此,這份研究也藉此強調了身心之間的聯繫,只要人們更有意識地覺察當下的情緒感受,即便正在挨餓,心情仍可維持在較平穩的狀態。
不論我們的個性如何,多少都會隨著外在的風吹草動,引起身體荷爾蒙變化,並影響身體反應、情緒、外在行為。不過這些情緒其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一種「訊號」,只要留意這些訊號認知到當下的狀態,就不會總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吃茶葉蛋、喝牛奶都有效
肚子餓如何穩定自己的情緒呢?甘雅婷指出,如果發現自己真的餓到受不了,情緒快要爆發時,建議在情緒變得更強烈之前,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並且採取其他行動,像是趕快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吃顆茶葉蛋或喝杯溫牛奶/豆漿,再繼續會議。
因此,無論是處在飢餓、飽足、疲倦、生病、健康等各種狀態,只要能更有意識地留意當下的情緒變化,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輕鬆與情緒共處,就像是成為情緒的主人,讓自己時常保持平靜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