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潛」適合喜歡挑戰與探險的人,深度比一般岸潛點還要深,好處是省去岸潛的移動疲憊和不便,缺點是經費較高,而且船潛所需裝備會比較多,究竟需要帶哪些裝備呢?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恩於《藍色學院》一書中,介紹潛水的相關知識,包括怎麼玩潛水最安全好玩?需要哪些裝備與知識?幫助讀者了解潛水的樂趣。以下為原書摘文:
船潛應該要帶哪些東西?
好難得的一天喔!我竟然要上船去帶旅遊,一到船上後,不認識我的教練紛紛問:「老闆也會潛水喔?」我笑了一下心裡想:「我在潛水的時候,你還在玩沙堆城堡咧!」 在檢查裝備的時候,發現有些潛伴沒有帶到浮力袋跟手電筒。我回頭指了一下我的裝備,請他們看一下我的裝備上面一定會帶什麼?
「充氣式信號棒、線軸、寫字板、手電筒、搖鈴、割線刀」,還有戴在手上的電腦錶。對我來說潛水裝備不只是「面鏡、蛙鞋、呼吸管、BCD、調節器」,小配件也非常重要,遇到狀況的時候會幫很多忙。
船潛一定要比岸潛考慮更多的狀況:深度可能比較深、出水後可能找不到船家、可能遇見流水被漂流、可能需要更多燈光、可能跟潛伴失散、也可能遇見漁網被纏繞。所以我強烈建議潛水一定要帶上以下這些配件,尤其是船潛的時候。我分為3個部分「看、聽、注意」,在潛水的過程中,隨時要眼看四面,耳聽八方,注意所有小細節。
延伸閱讀:
下背痛千萬不能做的5種運動!醫教正確護腰運動:你該「這樣做」
看:視覺信號裝置
船潛不管是定點潛水還是放流式的潛水,都有可能跟船家失去聯絡。天氣永遠是不可預測的,有時突然狂風暴雨,這時潛水員在海面上看起來就像一個隨時被浪蓋過去的小黑點,很難被發現。充氣式信號棒、手電筒、反射鏡這時就非常重要,會大幅度提升被看見的機會。
- 充氣式信號棒(Surface Marker Buoyancy,SMB):通常是橘色長條形、塑膠或布面的棒子,可在水面充氣,直立高度高約1米,容易被看見。不使用時可捲起來固定,放在口袋或外掛於不影響的地方。 因為漂流意外越來越多,潛水課程也強制把SMB 當作教學內容, 讓每個潛水員都能熟練使用。越來越多潛水店也要求每一個潛水員都必須攜帶充氣式信號棒,降低漂流所帶來的風險。
- 反射鏡:一面耐撞的鏡子,可以方便收在BCD口袋,可以反射陽光來吸引船隻或飛機的注意。
- 手電筒:在水下有時因為水流的關係,能見度會突然變差,或想看些躲在洞裡的生物,這時手電筒就非常重要。它可以加強在水裡的可見度, 或者引起其他潛水員注意,用途非常多樣。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如果不小心失散,打了浮力袋還是沒被船家看到,就只能默默祈禱被看見,並等待夜晚的到來。天變黑後,只要拿出手電筒往天上一照,很容易就能被人看見。建議每個人身上,不管白天或晚上都應該帶2支燈。一支在潛水時用,另一支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如果不小心被漂流,在晚上時開啟, 就會增加被發現的可能性,所以手電筒一定要買2支啊!
延伸閱讀:
游泳前後吃什麼容易瘦?帶你看游泳攻略:想減肥水溫「●●度」最剛好
聽:聲號裝置
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藉由聲號引起注意,再透過視覺信號顯示自己的位置。
- 搖鈴:一個封閉的金屬容器,裡面有放鐵珠,搖動時會發出聲響。基本上教練或潛導都會攜帶,看到特殊生物或需要吸引注意時會使用。所以潛水時要聽聽四周的聲音喔!一但聽到了,代表有可能是潛導看到大生物(鯨鯊、鬼蝠魟)。
- 哨子:最常見的聲號裝置,通常是固定在浮力調整裝置的充氣閥上,可以快速拿到,又不會影響行動。
- 低壓喇叭:可以製造很大的聲音,來自氣瓶內的空氣。不過我覺得使用的效果沒有很好。
注意:障礙排除工具
- 刀具:有時候會不小心被纏住(機率非常小),就可以利用它來切割繩索、釣魚線或漁網,不過千萬不可以拿來傷害水中生物。刀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
- 潛水刀:有不銹鋼或鈦合金等不同材質及不同尺寸,大型的會綁在腳上,我個人覺得實用性不高,而且很容易遺失。可以選擇鎖在調節器的管線上,比較不會遺失,但首先要有自己的調節器。
- 剪刀:適合切割魚線或漁網,不過要小心收藏
- Z字型潛水刀:能快速切割,也能避免割傷自己的風險。
- 流勾:在流區潛水時,可以固定在礁石上方協助我們停留,舒服觀看流水所帶來的魚群秀,且能空出雙手可以拍照攝影。
- 線軸:可以連接充氣式信號棒,讓它在水面上浮起來,形成一個上升參考物。方便執行5米3分鐘安全停留,並且讓船上的人注意到潛水員位置。
- 寫字板:寫字板是一塊硬質塑膠,可以用一般鉛筆書寫,使用後用魔術海綿擦掉。有時候手勢沒辦法溝通,就可以直接用文字說明,或記錄潛水過程所看見的內容。
水肺潛水是一個裝備要求非常高的運動,必須預測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並且該準備哪些東西。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態,想:「我絕對不會遇到的啊!」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任何人都經不起一次的意外,反正BC 上很多扣環、很多口袋,不就是為了放些東西嗎?
有事前的準備,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風險產生。潛水前多看、多聽、多注意,就能讓每一次潛水都是最棒的潛水, 而不是最後的潛水。
(本文摘自/藍色學院:白金潛水總監的海人養成計畫/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