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4歲的黃伯伯,因多重疾病纏身,每日需要服藥量高達18顆,身體狀態不佳讓他3個月內暴瘦體重驟減3公斤,醫師建議需補充足量的蛋白質與熱量,來填補營養缺口;所幸在他及時補充營養品1.5個月後,其體重從55.4公斤回升到58.8公斤,手的握力也從 21.2公斤增加至22.6公斤,距離80歲以上的男性握力標準23.6公斤,僅有一步之遙。醫師提醒,持續穩定攝取均衡營養,才能預防肌肉快速流失。
「肌少症風險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均需要重視的問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尤其台灣每4位男性,就有1位有肌肉流失困擾(23.6%),且男性的肌少風險盛行率約是女性的1.3倍,建議民眾在40歲後,應多加重視肌肉流失及行動力退化問題。
延伸閱讀:
肌少症飲食怎麼吃?營養師揭「4大營養關鍵」補充蛋白質、增肌補體力
下肢肌少增4成心衰竭風險
顏啟華提醒,台灣民眾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的意識逐漸提升,但卻常常忽略「一少」,也就是肌肉流失、肌肉量變少。肌肉流失的加劇與年齡有關,40歲後肌肉將以每10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之間,就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若發現自己體力變差、力量變小,小心是肌少症找上門。
他進一步舉本土研究說明,55歲以上的民眾,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的人,約有86.8%、也就是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超過4人以上具有肌少風險,由此可見,起坐站測試對於了解初步肌肉狀態的重要性。建議民眾可進行5次起坐站測試,用1分鐘的時間快速了解自己的肌肉狀態。
顏啟華強調,隨著肌肉流失,除了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自理能力外,也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失能,進而降低生活品質及增加死亡率;也有研究指出,下肢肌力較差的心臟病患者,心衰竭風險會增加41%,可見肌肉流失會影響全面性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若輕忽後果,恐將導致陷入臥床危機。
防肌肉流失營養補充建議
顏啟華指出,改善肌肉流失、增加肌肉量,民眾常會以為多運動就好,但其實補充足夠熱量、適量吸收蛋白質與多元營養也同樣重要,可防止身體沒有足夠的原料製造肌肉,還優先分解掉肌肉內的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避免導致肌肉雙重流失,猶如把蓋好的房子拿去當柴燒,最後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
他建議民眾,若平時牙口不好、食慾不佳,可透過挑選具醫學實證、有食品合格標章的營養補充品,補充均衡及適量的熱量、蛋白質,且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補充,例如可作為運動後的點心、消夜、代餐等;長輩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外出旅遊,也可替代1杯牛奶或豆漿,或是加入穀粉或麥片作為早餐享用,創造口味變化,快速補充重要營養,幫助提升肌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