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林怡成主任提醒癌症病患,若手術後如果營養不夠、恢復力也差,在抵抗力不足的情況下,擔心有併發症風險。)
研究調查,40~80%癌症病友有體重減輕危機。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怡成表示,臨床常常看到不少大腸直腸癌的病患都已骨瘦如柴講話有氣無力,但卻不得不面對術前的清腸作業,不僅拉肚子、飲食也必須有限制;加上開了一個大刀,如果營養不夠、恢復力也差,在抵抗力不足的情況下,也比較擔心有併發症風險。
特別是70、80歲長者如果罹患腸癌,本身就已經虛弱,而術後由於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沒有食慾、長期不想吃東西的狀況下,更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這些都影響到治療與康復狀態。
搭配化療患者更需特殊營養補充
以往術後恢復上多以注射葡萄糖來補充體力,但所需時間較長,現在有一種「靜脈營養」補充能以更有效益的方式讓病患獲得營養。林怡成醫師說明,通常重症者是必須透過「全靜脈營養」,經由中央靜脈注射的方式讓營養傳輸到身體各部分;但目前有「複合周邊靜脈營養」透過從手臂或腕部等周邊靜脈方式注射,不僅能夠做到短期營養快速補充,也能減少中央靜脈營養產生的併發症。
與以往補充葡萄糖方式比較,複合周邊靜脈營養的成分來自於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特別的是搭配橄欖油成分,橄欖油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此除了補充營養,也讓身體減少發炎機會。
林主任解釋,特別是大腸直腸手術的患者,因為手術會影響消化道營養吸收,加上術後食慾也較差,透過周邊靜脈營養可維持患者的營養狀態,不僅能加速傷口癒合,體力、精神也都會比較好。另外,如果是化療患者更會有缺乏食慾的問題,也可考慮靜脈營養來支持體力。以腸癌術後病患來說,以往補充葡萄糖的方式術後恢復期較長,而以複合周邊靜脈營養補充的案例則發現,病患大概1周內就可以恢復,年長者的復原期也可縮短。
術前介入提高病患體力、術後恢復較佳
林主任也建議,若病患在術前評估就已經營養不足,建議先介入周邊靜脈營養補充,除了能提高病患體力與營養狀況,也能降低手術風險,讓術後恢復較佳。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在給予周邊靜脈營養時,由於配方中的氨基酸、葡萄糖等成分關係會產生滲透壓差,如果滲透壓過高便可能產生靜脈炎,因此有關靜脈營養的補充,要與主治醫師做完詳細討論後再來評估使用。林怡成主任提醒癌症病患,若手術後如果營養不夠、恢復力也差,在抵抗力不足的情況下,擔心有併發症風險。
(圖二/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林怡成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