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年度會議時,老闆總會用「%」來設定目標業績,事實上「%」的概念常被濫用並導致誤解,而員工也會因為達成目標而鬆懈。日本企業董事長兼執行長安藤廣大於《數值化之鬼》一書中,分享「數值化」的思維,幫助讀者審視自我,工作更加分。以下為原書摘文:
要當心目標裡的「%」
經營者及主管們必須妥善設定目標,以避免下屬或基層員工落入比率的陷阱。舉個例子,假設設定了「達成簽約率50%」的目標。這時會發生什麼事呢?
若10個案子已簽到5個的話,就不會想去尋求第11個案子。如果下一個案子不幸失敗,11分之5,那就低於50%⋯⋯如此一想,便不值得努力挑戰了。這樣會陷入不做反而比較有利的狀態,而我們必須避免這種狀況。
延伸閱讀:
主管下屬就該像朋友?心理學專家揭「2大危機」反而破壞職場氣氛
其實「%」的概念,常被濫用並導致誤解:
- 「我們補習班的升學率在90%以上。」→但重複錄取多個學校的人也計算在內。
- 「我們公司的獲利比前一年度成長了1000%。」→但去年的獲利只有1萬日元,今年也不過10萬日元。
- 「我們公司的員工,東大畢業的佔50%。」→但2個人中只有1個是。
不過,如果想要利用計算方式來操縱給人的印象,「%」倒是很方便的工具。我們應該要理解這點,以免被騙。為此,建議大家養成一句口頭禪,以便確認實情——「這個%,是幾分之幾?」
當對方對此問題不做解釋時,想必就是有隱瞞某些事實的意圖。這句口頭禪,也含有確認「行動量」的意義在裡面,因為分母所代表的就是「量」。在這部分,也必須狠下心來面對數字才行。
延伸閱讀:
如何「重振士氣」讓業績飆升?別只有獎勵制度!日企董事長這樣做⋯
組織和個人「踩煞車」的時候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經營管理上。有一種叫做「年增率」的標準存在。舉例來說,假設去年的營收有10億日元,而今年的目標是「使營收的年增率達到105% 」 。過了半年後, 發現銷售狀況比預計的還好,預估營收將能達到12億日元。
這時,你的腦袋裡很可能就會浮現這樣的誘惑——「若是這樣繼續下去,營收便能達到12億日元。等等,明年的目標很可能也會是營收年增率達到105%。這樣的話,為了避免明年難以達標,還是保留一點力氣,把今年的營收控制在11億日元左右就好。」
這正是行動力被「%」踩了煞車的一刻。明明在狀況好的時候,當然是達成營收12億日元比較好,卻因為想到明年會很辛苦,所以就選擇把營收控制在11億日元左右。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
在現今這樣的世道,明年或後年不見得同樣能夠成長,很多企業光是維持現狀都很困難了。即使如此,卻還拘泥於「年增率」的計算,而阻礙了眼前的成長。這樣的誘惑,不論在個人還是在組織中,都同樣可能發生。
「就此打住,省點力氣吧!」
「保留一些餘力吧!」
這樣的判斷很快就會成為習慣,於是便「不再全力以赴」。「餘力」這種說法,是用在投資於下一項事業或新技能以進一步獲得更大收益的時候,是為了透過投資來實現成長,而不是為了節省。
(本文摘自/數值化之鬼: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悅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