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大地春回,一切都在改變,大豆不香,甘蔗不長,高梁重現在田野。
今年的夏季,嘉南平原很多鄉鎮的田野,一眼望去,不是玉米,而是高梁。
高梁在嘉南平原,至少己經停種30年左右,當年為何被農民棄種?今年又為何再廣為種植?這夾著一段農民的辛酸與農業單位的重新思維。鄉間傳說,「高梁再現」與金酒公司有關。
高梁早年是嘉南平原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根、莖、葉都很像玉米,還未結穗時,很多人分不清楚是高梁或玉米,直到結果後才一目瞭然。
玉米結的果,是包骨穗,果實從腰部側生,高梁則是從尾端開花結成粒狀的種子。
高梁遭到農家唾棄的最大關鍵有二,其一是它的「粉塵」超級癢,連老農的老皮都癢到凍抹條。其二是它成熟的種子,易發芽,稍慢幾天收成就馬上冒芽,影響賣相。
高梁之「癢」,可能是農作物之最,好在早期農家「耐操好擋拼第一」,吃苦耐勞,老農受得了,求學成長階段中的農家子弟則深為高梁之癢所苦。癢到「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全身抓得皮破血流,但還是得「含著目屎」幹到底,因為,手腳稍停,馬上就遭到籐條侍候。
農家種的稻穀和玉米,成熟時遇到雨水會冒芽,但是,冒芽速度沒像高梁這麼快,高梁一成熟,晚了幾天收成,它就直接在田野冒新芽給你看。如果是遇到下雨天,兩天內就可以長出翠嫩的芽與葉。
以前稻穀及玉米的採收,全靠勞力,沒有機器可代,農家地大種多了,農忙季節常為「趕著採收卻分身乏術」所苦,所以,乾脆不種高梁。
一傳十,十傳百,流風所及,高梁作物就這樣被消失於土壤肥沃的大谷倉「嘉南平原」。這一消失,轉瞬間居然長達卅年,一些略微失智的老農都忘了曾經種過高梁的歲月。
高梁是食物之一,但民間幾乎未曾直接用高梁作食物,經過加工再造含有高梁成分的食物也許偶有食之。農民記憶中,高梁兩字最直接的連結就是「高梁酒」,其中又以金門的高梁酒印象最深刻。
「金門高梁酒」,不論是「58的或38的或陳高」,都風行海內外數十年,酒精成分很高,能喝上它的,都可做酒國英雄了。
早期台灣本島所種的高梁,應該有不少「出口」賣給金門酒廠釀造高梁才對。金門農地有限,高梁產量不可能太多,金酒公司一定不敷使用,所以只能從台灣本島及國外進口。
台灣高梁在金門高梁酒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老農棄種的年代退駕。過去金門高梁酒品可能沒標示酒品中的高梁成分是「金門在地」或「台灣出產」。反正「酒國英雄」,只要喝到「金門高梁酒」就說是好酒,幾人能分出酒中的高梁成分是來自台灣或金門?
今年春耕的高梁農作,消失30年後突然大面積的重現嘉南平原,年輕世代的農家子弟很多都不知道「那是什麼農作物」,更不知道老一輩農家種植過高梁的歷史。因此,今年才會讓旅外的遊子覺得非常驚艷。
今年廣植高梁的區域,幾乎遍布整個嘉南平原,包括嘉義縣的朴子、義竹、布袋、六腳及台南的下營、學甲、鹽水等地,面積都很大,除了玉米田之外,放眼所見,很多是高梁。
其中,被譽為全台「玉米故鄉」的義竹鄉,種植玉米的面積高達2600公頃,今年也「釋出」近200公頃改種高梁。
高梁作物重振風情,是因農政單位改變思維,活化利用休耕的農地推廣之。農政單位原本是鼓勵老農自己種高梁,但老農想到「高梁之癢」及「高梁之芽」就怕怕,「走那列飛」,敬謝不敏,直接回覆各地農會「恕不奉陪」。
農會最後直接出面,跟地主簽訂,玉米休耕期改種高梁,農會直接補助每分地4000元,雖然比申報玉米田休耕少領500元,但省下翻田耕地及買豆種做綠肥的支出 (耕耘機一分地收費500元,豆種籽一分地約200元,合計約700元),老農還是划算,所以,老農樂於「釋出」休耕地給農會去「直營」種高梁。
農會種高梁後,除蟲除草及採收一手包辦,成敗自負,至於所產的高梁,日後如果賣得好價錢,補助金額可以浮動調漲。這是農會許給地主的一塊餅。
但因為今年是「初體驗」,目前都還未採收,所以,未來會不會提高補助額,地主翹首以盼。老農純樸善良又認命,對事後追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這類的承諾,就如同早期台灣的蔗農種甘蔗一樣,蔗農只負責耕種,甘蔗採收多少?加工所產的蔗糖有賣到多少錢?蔗農一無所悉,所以,那個年代才會流傳一句話,「世間三大憨,第一憨就是種甘蔗給會社「磅 (秤)」。
日據時代的糖廠叫「糖業株式會社」,老蔗農早期曾被「會社」唬弄過,但願這一次的「高梁餅」,農政單位真的「說到做到」可以戲說台灣,但千萬不能戲弄老農啊。
老農不會管高梁銷到那去,只期盼收成後的補助金額「多多益善」,如果未來農政單位真的「利潤回歸」給地主,也許又可掀起第二代的高梁種植風潮。
這是有可能的,有利可圖老農一定會趨之若鶩,何況未來的高梁收成,「出嘴就好」,採收全交給收割機,不必擔心「這裡也癢那裡也癢」,至於烘乾,也一樣不假人手,機器採收後,直接載送工廠烘乾,「免驚會再遇水就冒芽」。
今年春耕的高梁,受農地長期停耕「休養生息」之賜,土地相當肥沃,目前正值開花期,每穗都非常飽滿,如果沒有強大的風雨來摧殘,豐收應是十拿九穩了。
年約五六十歲、曾經被高梁「癢過」的農家子弟看到高梁如此欣欣向榮,重拾記憶,在高梁田邊哼起當年的民謠「長城謠」。這首歌的歌詞中,有一句「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梁肥喲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這首民謠是抗戰年代大陸四川「學貫中西,習通古今」的作曲家劉雪庵創作。他的另一首暴紅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何日君再來」。那個年代,「高梁肥大豆香」可能是真的,但世代轉換,現在這一句只剩「高梁肥」,少了「大豆香」,因為,台灣農村現在己經很少再種大豆了,所以,才會出現進口的「基改大豆」。
知名女歌星王菲,曾經創作了一首民歌「甘蔗與高梁」,歌詞中提到「高梁高來甘蔗長喲,甘蔗和那高梁一模樣喲,看到那甘蔗想起了高粱,因為生長高梁的地方,有我美麗的田和莊」。
高梁長得再高再肥,都不可能比甘蔗還高還長,所以,王菲筆下的高梁與甘蔗,應是寫意。至於這兩人為何會把高梁與大豆、甘蔗連結,而且還會因高梁肥、大豆香而就「遍地黃金少災殃」及「看到那甘蔗,想起了高梁」。這些故事,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金酒公司財大氣粗,對在地居民,福利萬千,金門的高梁產量絕對比不過台灣,所以,如果金酒公司真的再「進口」台灣所產的高梁去釀高梁酒,記得台灣老農苦,「惜花連盆、德澤廣被」,也回饋一些給在台灣種高梁的老農。
世局混亂,各種物資貨源失控。台灣農民多情重義,金酒公司如果能誘之以「福利」,未來一定種更多的高梁供應金酒公司,屆時金酒公司就不必進口高梁來釀酒了,成分標示都可全部標註「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