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是家長最緊張的事,現在大多數家長多會用耳溫槍測量是否發燒,以耳溫而言,超過攝氏38度就算發燒。對此,兒科醫師表示,每個孩子的體溫範圍稍稍不同,平常就必須大略熟悉孩子的體溫狀況。擁有一個準確、好的耳溫槍,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武器。
家長都曾經歷過孩子發燒的狀況,尤其是第一次孩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其實是非常慌張、不知所措的,然而,愛林醫療機構小兒科專科醫師林智葳於臉書粉絲頁發文,兒科醫師能做的其實很多,像是盡力幫孩子找出發燒的原因、適當時機轉介以免延誤重症。對此,他也分享關於兒童發燒必知的問題。
延伸閱讀: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
體溫是重要的生理數據
林智葳說明,正常的生理體溫約略在36.5~37.5度C之間,若孩子的體溫超過37.5C,晚上可能要多量幾次體溫,因為體溫隨時會可能開始往上飆;反之,若孩子的體溫低於36.5C時,則要考慮是否穿得不夠保暖,或是上一次的退燒藥物是否用得太過。
林智葳補充,若是大人、尤其女生族群產生低溫的狀況,可能就跟節食熱量不足有關。
生理體溫有其節律
林智葳表示,每個孩子的體溫範圍稍稍不同,平常就必須大略熟悉孩子的體溫狀況;一般而言,人體的體溫在早上(中午以前)較低,下午則會較高(有些甚至會相差到1~2度C),晚上則不太一定。
在診間常會聽到家長主訴,孩子早上明明早上身體狀況還可以,但下午就又開始發燒,其實就跟人體本身的體溫節律有些關係。孩子早上不燒千萬還不能掉以輕心,下午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反過來說,如果孩子連早上就都有明顯的發燒,那麽就表示孩子這次生病感染的免疫反應比較大,退燒的相關處理方式一定要熟悉。
延伸閱讀:
小孩發燒別急著退!名醫黃瑽寧教你「發燒處理法」家長必知5件事
燒很高到底有沒有意義?
林智葳說明,教科書上寫的發燒,就是中心體溫(通常是耳溫或肛溫)高於38度、39度、40度C似乎沒有更明顯的差別,燒得再高,也不會像鄉野傳說所說的那樣「讓小孩燒壞腦袋」 。
林智葳進一步說明,他在基層執業數年後發現,第一天就明顯高燒(通常高於38.5度C),而且發燒節奏很快速的孩子,可能有較嚴重的病毒找上他。例如,去年10月時,他碰過一位發高燒、咳嗽不止的孩子,於是被診斷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最近發高燒、主訴喉嚨痛的小孩很多,壓舌板一放、小孩嘴巴一開,腸病毒的水泡就在眼前。
有些孩子天生體溫就偏高
林智葳說明,有些孩子的體溫特質,似乎容易因為一點點的小感冒就體溫衝很高(有時甚至到40度C),這類的孩子通常扁桃腺看起來都較大,免疫反應較強,因此遇到病毒時的發燒可能比較戲劇化。
何時要轉介更上層的醫療單位?
林智葳表示,父母遇到孩子發燒總是會擔心,甚至整夜沒睡,一大早就到門診報到,要把孩子的所有詳細狀況告訴信任的醫生,那麼什麼時候需要轉介到更上層的醫療單位呢?他指出以下幾點:
- 中心體溫達41度C以上(對身體組織可能有實質傷害的可能時)
- 發燒超過5天(所有兒科醫生會優先想排除川崎症的可能時)
- 併有其他特殊狀況時(如抽筋、極度嗜睡、噴射嘔吐、血尿⋯等)
林智葳表示,兒科醫師能做的其實很多,盡早盡力幫孩子找出發燒的原因、對家長說明發燒時不慌亂的處置與應對、適當時機轉介以免延誤重症。此外,擁有一個準確、好的耳溫槍,對於父母來說,的確是一個有力且重要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