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Global Plastics Treaty《全球塑膠公約》 被喻為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 。這個會議只在收尾,無法源頭掌握。其實塑膠禍害全球,全人類,可是資本家「假惺惺」關心環境,強調「資源回收」,這才是可怕又邪惡的地方。國外環境問題專家研究統計發現,回收只有1/7以下,或是更少,做給大家看,其實欺騙人們,讓企業家繼續撈錢,災難留給國家,留給後代。
2022 年 3 月 2 日,175 個國家及地區領袖,於肯亞首都奈洛比通過決議,將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條約。談判會議於 2022 年底開始,聯合國預計在 2 年內進行 5 輪會議,最終目標是在 2024 年完成制定公約內容,並開始實行。
這份國際公約對於身處臺灣的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有效嗎?還是企圖幫財團護航?要看實際作法,出錢拯救環境的具體作法才能定論。 塑膠污染無處不在:微塑膠存在於空氣、土壤、海洋,甚至人體血液中,慢性毒害人類及自然生態。
這個全球性的環境議題,需要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公約,管制企業減少生產、使用塑膠,發展更加永續的經濟模式。
回收處理緩不濟急:目前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其中每年至少有 1,27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嚴重危害自然生態,回收已經緩不濟急。
生產塑膠加劇氣候危機:99% 的塑膠由石油和天然氣製成,大量的碳排加速全球升溫的速度,也讓氣候危機變得更加棘手。所以關心塑料問題,尋找可以分解的,天然包裝材料,塑膠袋,瓶,器具,要如何逐步中止生產,替代又容易回歸自然,快速分解。這才是有效作法。
圖:農地為了防止野草,用塑膠布鋪地。這回收將來也是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