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有「憤怒」的經驗,其實,憤怒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地雷,藉著憤怒,我們靠近它、修復它,處理憤怒,就是深度清理我們的「內在戰場」。擁有10餘年經驗、薩提爾模式心理師叢非從於《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一書中,解析憤怒的原因,幫助讀者善用憤怒,重整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價值感的必要性
「價值感」是人活著所必需的心理需求之一,這和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從小我們就有這樣的體驗:更懂事、更聰明、成績更好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父母的認同,也更容易得到鄰居、老師和同學的認同,更容易被愛。而更被愛的那個人,就會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也就更容易生存。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優勝劣汰。更優秀的人,具備了更多生存下去的憑藉。在種族中,更優秀的那個人,更會被擁戴,從而更被大家所保護。
無論從物種基因的角度,還是從後天環境教育的角度,讓自己優越於他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想像一下:如果你覺得自己到處都是缺點、哪裡都很差、處處都不如別人,這樣的你,每天醒來面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你會覺得焦慮又痛苦。
一個人只有先體驗到價值感,才能去努力地生活,才有心理空間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才有能量去愛自己想愛的人,甚至才能夠去正常地生活。
當一個人找不到自我價值時,潛意識就需要來幫幫忙,讓自己體驗到「我很好」。至於客觀上我是否真的很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如何感知我自己」。
延伸閱讀:
做事愛生氣、常遷怒別人會變窮?專家揭「真相」:有錢人從不吵架
憤怒中的愉悅感
憤怒是獲得價值感的重要途徑之一。憤怒時,你是嫌棄別人的。嫌棄別人,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藉由說對方的「差」,來顯示自己的好。我越是覺得你做得不對,就越覺得自己正確。我越是看不起你的缺點,就越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優點。我嫌棄你時,就能體驗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這是潛意識「水落石出」的遊戲:水落下去,石頭就出來了。也就是說,先把別人看得低,就會顯得我高。可以去感受一下:當你指責一個人「你很自私」,你會感覺到很委屈。在委屈的同時,你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呢?你會覺得:對方為什麼不能像我一樣呢?我就是一個很無私的人啊。
當你因為孩子太拖磨而憤怒,你會感到很挫敗。但你內心深處有沒有一絲「怎麼就不像我這麼俐落」的快感呢?假如你覺得自己比他更拖磨,你的確也就不好意思說他太拖拖拉拉了。當你指責一個人「你怎麼插隊啊,沒水準!」,你內心同時也會湧起「我在乖乖排隊,我是有水準的人」的優越感。
當你指責一個人「你一點都不上進」,你內心深處就體驗到巨大的「我很上進」的自豪感。當你指責一個人「你一點都不顧別人的感受」,你就體驗到了「我是一個很懂得照顧別人感受的人」的壯烈感。
憤怒、鄙視、不屑、抱怨、看不慣、挑剔,這些都是我們嫌棄別人來獲得價值感的重要途徑。憤怒之中,其實也蘊含著愉悅感。憤怒看起來雖然是一種難受的情緒,但你會發現他人在開始指責時,會變得聲音高亢、話語流暢、邏輯清晰、專注度高,這完全是非常亢奮的生理喚醒。
你會發現人其實很少能注意力這麼集中地去做一件事,這說明在潛意識裡,表達憤怒是很享受的過程。在憤怒時,直觀話語雖然是「你怎麼這麼差」,潛台詞卻是「不像我,我怎麼這麼好」。
優越與優秀不同。優秀是「我很棒」,優越則是「我比你棒」。一個人如果內在無法確認自己的價值感,就需要透過與他人比較、以他人為對照,來確認自己的價值感。
延伸閱讀:
常焦慮、生氣⋯你有多久沒與自己對話?專家教「4步驟」察覺自我
憤怒是「暫時忘記了我很差」
有些人會覺得:我憤怒的是對方沒有能力做的那件事,其實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我不認為我在嫌棄他。比如有些人內向,卻看不得孩子內向,在孩子表現出內向、靦腆時就很憤怒。實際上,你在憤怒的那一刻,會暫時忘記自己也是個內向的人。
在憤怒的那一刻,你會做出比較,覺得自己比孩子好,沒他那麼內向。你跟外人比,發現自己很內向,但你發現孩子比自己還內向,這時在孩子面前,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好。在社會上、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差,而自己無法消化,所以我們要對一個做得更差的人憤怒。這時,嫌棄他是在告訴自己「其實我還好」。
還有同學問我:「在嫌孩子寫作業笨的時候,我仔細體會了一下,好像感受不到這種對孩子嫌棄而帶來的優越感呀,反而體驗到的是其實自己也不夠好。我該如何理解這種感受呢?」
這位同學首先體會到的「不好」,其實是「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作為媽媽的角色,教不好孩子、教不好作業、發脾氣、嫌棄等,的確會讓她感覺到自己是個很差的媽媽。但角色之外,作為人的這部分,卻不影響她潛意識裡同時體驗到「我一點都不笨」、「我就很機靈」的優越感。所以她先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體驗到了「我是個做事情很機靈的人」、「我是個脾氣不夠好的媽媽」這兩種心情。
什麼是安全的關係?
憤怒能帶來價值感,我們也需要價值感,於是人會無意識地選擇一段總是讓自己憤怒的關係,來讓自己既憤怒又得意。人的潛意識為了尋找這種優越感,也會做兩件有趣的事:
- 跟一個糟糕的人在一起。
- 發現一個人糟糕的一面。
這兩種情況,都會輕易讓人生氣。一些嚷嚷著「我要找個上進的伴侶」的人,最後卻找了一個不上進的伴侶。因為透過伴侶的不上進,才能體認到自己的上進。
但你要反過來想:假如你找了一個比自己還上進的人做伴侶,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個人比你更上進,他進步的速度比你快。你每天看著他變得更好,看著他與自己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會激起你被拋棄的恐懼。
而找一個不如自己上進的人,就完全不一樣了。你可以邊嫌棄他、邊憤怒,同時有種踏實的安全感:「你都不如我上進,只有我拋棄你的分,而沒有你拋棄我的分。」
同樣地,無論你找的對象是誰,他都有優點和缺點,有比你好的地方,也有比你差的地方。你可以體會一下:對於他比你好的部分,你是怎麼談論的呢?你是會表達羨慕、喜歡、欣賞,還是很少談論?對於他不如你的部分,你是怎麼談論的呢?是會經常指出來,要求他改、嫌棄他,還是按捺住自己的想法,保護他的自尊?
對於這兩點,你在談論時,情緒喚起的濃度是一樣的嗎?哪部分更高呢?熱戀中的人,當然是很為對方考慮的,不在此列。因為熱戀本身就只是在戀,是沒有生活的。當你們的關係穩定了,開始有了真正的二人生活後,你是怎麼看待他比你好的地方和比你差的地方呢?
對很多人來說,談論對方比自己優秀的地方,會有羞恥感,因為說「你好」,就是在說「我差」呀。而談論對方比自己糟糕的地方,則會有憤怒的快感,因為說「你差」,就是在說「我好」啊。憤怒就是失望,失望就是在說「我比你高級」。我高級了就代表我能夠拋棄你,而你不能夠拋棄我。所以憤怒的背後,其實是有巨大的不安全感。
當別人對你憤怒時
憤怒是潛意識在找自我價值。所以,「誇獎」就是治療憤怒的一劑良藥。如果你是一位母親,當批評孩子不夠認真時,你會很憤怒。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接受過我們心理課程的訓練,懂得潛意識的運作原理,他很認真地對你說:「是啊,我的確不如媽媽這麼認真,真的應該向你學習呀。」
這時,你憤怒的情緒雖然不能立刻消除,但會不會有所緩解呢?這時你會怎麼回應他?當別人對你憤怒時,如果你能繞開他的批評,反之給予肯定,會發現他的憤怒值明顯降低,並且在那一刻,他也沒那麼在意當下做的事情是好是壞。因為他的狀態變好了,他情緒的瓶子變得更充盈了一些,接納力變得更強了。當然,前提是你要意識到:當一個人對你憤怒時,他可能只是想表現一下他自己而已。
如果你想與一個人建立深入的關係,可以在他憤怒時,看到他內心深處渴望被認同的部分,並真誠地認同他。你要做的,無非就是告訴他:「是啊,我這麼糟糕。不像你,在這方面就很棒。」
一位同學說:「我非常看不慣那些不擇手段獲取資源的人,我對那種人很憤怒。」我回應了他一句:「你在生活裡,一定是個很正直的人吧,做事光明正大,並且是那種腳踏實地、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實現理想的人。」然後他說,終於感到有一個人理解他了,他特別感動。
憤怒看起來是一個人最強大的時候,但其實也是一個人最不設防的時候。你避其鋒芒,繞到他內心深處柔軟的部分,就會發現,那裡其實很脆弱。當然,如果你想刺激一個人,可以這麼做:他在哪裡求認同,你就在哪裡批評他。
如果他嫌你笨,你可以告訴他:「你才笨呢!你是我見過最笨的人!」感受一下,後果會怎樣。為什麼不直接求誇獎?人在憤怒時,潛意識裡的話語是:
- 我這麼好,你知道嗎?
- 那你倒是誇我啊?
- 你怎麼不誇我呢?
- 你要是不主動誇我,我就得打擊你了。
既然如此,人為什麼不直接求誇獎,反而要用憤怒的方式呢?這其實是一種潛意識裡的衝動,卻不能被直接意識到,不然會有自戀的羞恥感。其次,求別人誇獎自己,和被別人主動誇,感覺是不一樣的。但是,使用憤怒求誇獎的壞處是,別人常常意識不到你這是在求誇獎,而且會覺得你是在否定他。可是他也很想被誇,怎麼辦?
他就會反駁,想向你證明他沒有那麼差,因為他也想要被你認同、被你愛,不被你拋棄。而他反駁的方式,會讓你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時你就會想進一步地否定他,來證明自己才是好的。你們兩人就進入這樣一種「相互否定」的魔性循環中。否否相報何時了?誇他一下又何妨?
【思考與表達】
- 思考你對伴侶、父母等重要他人,最常有的否定和嫌棄是什麼?
- 透過嫌棄和否定,你是想表現自己的什麼?
- 找到答案後,大聲朗讀,並體驗一下你的感受:
- 我對你───────很生氣,一點都不像我,我就很───────!
- 你很自私,一點都不像我!我就很無私!
- 你很懶惰,一點都不像我!我就很勤奮!
- 你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一點都不像我,我就從來不傷害孩子!
- 思考一下: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你做得比他好?寫下來並體會你的感受是什麼。
- 你的這個期待,背後代表了你是一個擁有什麼特質的人?你想怎麼欣賞自己?
(本文摘自/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