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像是無頭蒼蠅,覺得工作在消耗生命?那你可能要試著用「底層邏輯」去思考,找到工作的樂趣,就有源源不斷的熱情。前微軟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於《底層邏輯》一書中,分享自身經驗,幫助讀者透過底層邏輯,理解工作、人脈與自我。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一年過生日,一同去馬丘比丘、亞馬孫叢林的朋友為我慶生。說完「生日快樂」,他就話鋒一轉,善意地規勸我:「劉潤啊,不要那麼拚命工作,要多休息。」
我說:「我哪裡有拚命工作,我每天都在玩,就連髮際線都保護得特別好。」
對方很驚訝:「劉潤,你這是拉仇恨啊,做諮詢、做培訓、寫專欄、私董會(私人董事會)⋯⋯同時做這麼多事情還說不累,每一項可都是要耗費大量精力的。」其實我真的不累,我玩得很開心,這是我的心裡話。
延伸閱讀:
煩死了,想離職!別以為換工作就好,專家建議「1方法」擺脫離職循環
工作是創造,不是消耗
在以前的文章裡,我分享過自己如何度過完整的一天:7點準時起床,然後運動、閱讀、參加活動、演講,和客戶討論專案進展,開電話會議,和多年未見的好友暢聊敘舊,一直到晚上11點,聽15分鐘雨水拍打在窗戶上的白噪音、睡覺。
有人問我,這種像機器一樣的生活是如何練成的?其實,這種枯燥、機械的工作狀態看似令人難以接受,實際上卻如同一支瑞士鐘錶,體現了一種規律和秩序的美。這也不是什麼自律,是一種很好玩的生活方式。
你身邊也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在應酬之後,還會回到公司獨自寫報告;凌晨在睡夢中被電話吵醒,從被窩裡爬起來為客戶解決問題;假日從不休息,還會工作到深夜。他們的勤奮和努力,不需要老闆的褒獎,不需要物質的補貼,不需要發社群證明,不需要強打雞血,也不需要被人說服和強迫。
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工作是創造而不是消耗。對待工作的態度,正是優秀和庸常的分界線。
延伸閱讀:
工作越快完成越好?日商董事長建議:開始前「先做這件事」較重要
有人問我:「潤總你是怎樣定義玩和工作的?玩是充滿樂趣的、欲罷不能的?工作是重複枯燥的、不得不做的?」其實,玩和工作從來都不是一維的兩端,不是彼此對立的。認為這兩者像散點一樣水準分布在橫軸的兩側,是一種偏頗的認識。
玩和工作,是可以進行科學的劃分與組合的,它們是「二維四象限」的兩根軸。玩是名為「樂趣」的橫軸,負邊是「枯燥」,正邊是「玩」;工作,是名為「價值」的縱軸,負邊是「消耗」,正邊是「工作」。
「樂趣」和「價值」兩根軸,把你的時間分為4個象限。你落在哪一個象限,決定了你人生的座標點。時間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一種是成就我們,另一種是消耗我們,前者是賦予意義,後者是謀殺生命。
- 第三象限:橫豎都是負值,是枯燥地消耗。無所事事地閒逛、漫無目的地瞎想、吃飽飯就上床睡覺⋯⋯不但索然無味,還不創造價值。這樣的事,完全沒必要幹。太陽每天冉冉升起,而你在悲悲切切地浪費光陰。千萬不要忘記,生命和時間才是最珍貴的奢侈品。
- 第四象限:是消耗地玩。唱卡拉OK、「剁手」買東西、逛街看電影,都屬於此類。這些娛樂都很有趣,但同樣不創造價值,雖然能讓你獲得短期的滿足,但是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甚至還會讓你陷入長久的空虛。於是你常常心懷愧疚,渴望改變,但總是遊走在滿腔熱血和因循苟且之間。
- 第二象限:是枯燥的工作。消耗地玩很花錢,還空虛,怎麼辦?那就用「枯燥的工作」來替換吧,還能賺錢。可賺了錢之後幹什麼呢?賺了錢,又可以消耗地玩了。
- 第一象限:工作就會像玩一樣輕鬆有趣,賺錢也只是一件順便的事情。
把工作當成玩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成功的祕訣,就是把工作當成玩。他們正在用各種語言悄悄告訴你,只是你未必聽見。牛頓因為工作太專心,把手錶當成雞蛋放在鍋裡煮,不是想說自己多麼敬業,只是想說自己玩上了癮。
雷軍是人盡皆知的勞模企業家,但看到比他玩得更瘋的韓國三星高管,雷軍也被「雷」到了。幾位三星副總裁幾十年如一日,早上6點到公司,晚上10點才回家,陪伴他們的總是清晨的靜謐和首爾夜晚美麗的燈火。什麼是早高峰、晚高峰?他們統統沒見過。
所以,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麼人?是那些把工作當成了玩,永遠不知疲倦、永遠精力充沛的人。那麼,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又是什麼人?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複迴圈中消逝不見的人。
而有些人,不分白天晚上,一直在工作,一直在玩,對於這樣的人而言,玩和工作是渾然一體的。你可能會質疑: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工作得有意義,才能把工作當成玩,我可做不到。
我認為你應該換個角度看:正是因為他們對工作有熱情,主動賦予工作崇高的意義和無限的樂趣,才能擁有這麼高的成就。
我在微軟工作了13年,經歷了畢業、戀愛、結婚、買房、生子,深刻體會到把工作當成玩的魅力。在我加入「英雄戰隊」後,我一心只想衝在最前線戰鬥,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晚上就住在辦公室裡,累了就找個睡袋躺下,直到早上阿姨打掃衛生時不小心發現我被嚇一大跳。
我主動申請服務最重要的客戶,懷揣三部手機,那時上海地鐵還沒有手機信號,進地鐵前要打電話向公司報備,以防客戶聯繫不上,出地鐵後再解除報備;我每天打幾個小時的國際長途,半夜裡拿著手機,聽某某著名公司的CIO(首席資訊官)在電話裡用英文怒吼:「我和你們全球CFO(首席財務官)在劍橋是同學,如果凌晨前你解決不了我的問題,我就⋯⋯」
在微軟的崢嶸歲月裡,我也曾經像你一樣覺得疲倦,可是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的樂趣,就有源源不斷的熱情和創造力。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把工作看成是一場遊戲,但有的人只是玩玩而已,有的人卻在努力打怪升級,一心要成為最強王者。
也許在你眼裡,我是「機器人」,是「工作狂」,但我愛這種快樂和秩序。我沒有拚命工作,我只是玩上了癮。有句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我斗膽把這句話稍做修改:
出來工作,遲早是要「玩」的。年輕人,工作就是玩,很開心,我們一起玩起來吧。
(本文摘自/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