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隆【政經學者】
美國升息的基本理由當然是對抗通膨,這個沒有問題,有趣的是,升息本身,而且像這一次這樣大幅度快速的升息,肯定會有多方面的衝擊,會有外溢效果。
首先我們區分一下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實體經濟過熱,叫做通膨,升息是要實體經濟降溫,也就是「去通膨」。
金融部門過熱,會出現資產泡沫,升息的結果是要金融部門降溫,也就是「去泡沫」。
回顧一下2017年,當時的聯準會主席是葉倫,她在沒有通膨的情況下照樣升息,所以那樣的升息肯定不是對抗通膨,那麼是在對抗什麼呢?
她沒有明說,但是我可以替她說,就是提前為金融部門降溫,要去泡沫。所以,不是只有通膨的情況下聯準會才會升息,這給金融市場上了一課。
這一次的升息,效果上仍然有在去泡沫,但是整個媒體都沒有談這個部分,驚訝吧?
前後兩次量化寬鬆,有很多資金去了美國公債市場,坦白講,債券市場有被量化寬鬆所淹沒,會有一些扭曲,現在讓量化寬鬆退場,轉成量化緊縮,那就是把以前放出去的資金抽回來,相當於對公債市場抽銀根。這部分是在為債券市場去泡沫。
問題是,在量化寬鬆期間,資金不只進入美國債券市場,而且還去到國外,進入很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現在在暴力升息,效果上就是在抽銀根:
資金離開美國債券市場,當然也會離開中國。
之前資金去到哪裡,現在就從哪裡撤出來,沒問題吧?只是,效果上相當於被美國聯準會抽了銀根。美國的升息,相當於對中國與香港抽銀根,資金外流的結果當然會傷害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的上下游算起來,相當於中國GDP的30%,所以房地產市場的崩壞會傷害到經濟成長,也傷害到就業,然後,還會傷害到依賴土地財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以及拿房地產當抵押品的金融機構或銀行。
中國被抽銀根,因為現在其實是在通貨緊縮狀態,所以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推行貨幣放水,這樣可以理解了嗎?
美國在貨幣緊縮,中國卻在貨幣寬鬆,前兩大經濟體這樣的貨幣政策分歧,肯定會產生重大效果,只是因為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沒有過去的案例可以參考。
如果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制定,有放進地緣政治思維的話,如果升息是要放在美中對抗的整體架構下來看的話,那麼如果升息沒有升到中國那邊出現美國所要看到的狀態,那應該還不會停下來。
從大國博弈的角度來看,美國的最高國家利益,應該是維持霸權,不給中國有任何挑戰的機會!所以,如果升息讓美國帶來經濟衰退,但是中國的經濟衰退得更嚴重,甚至是崩壞,那美國說不定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美國的經濟衰退了之後,將來可以救得起來,但是中國的經濟到時候救得起來嗎?
【編按:本文節錄自吳嘉隆臉書】
延伸閱讀:郭台銘比侯友宜更適合選總統 李正皓:國民黨正在自我摧毀
延伸閱讀:疫苗、詐騙、行人地獄、打仗機率高 黃暐瀚曝賴清德弱點多
延伸閱讀:郭台銘未被徵召可合作? 柯文哲:好像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The post 美國升息不只是對抗通膨 還有大國博弈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