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哪一種死亡,都留有生命的痕跡。對亡者來說,人生的喜樂或苦痛,在死亡那一刻已然定格;對生者而言,生與死的思考卻永遠不會停止。擁有20年的經驗,死亡現場清理工作者特掃隊長,於《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書中,分享25個房間的人生故事,為在世者建構重新出發的勇氣。以下為原書摘文:
寧靜的死亡現場
一樁委託工作上門。地點是一處老舊狹小的社會住宅。男性委託人已在現場等候。往生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死因是常見的孤獨死,委託人是她的兒子。
看起來委託人與死去的母親平常幾乎沒什麼互動,但母子之間不像有什麼問題,感情也並非不融洽,或許是因為他自己有了家庭,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才會無暇顧及母親。我一邊在心裡暗自揣測,一邊跟著他走進了死亡現場。
雖然往生者已經死了好幾天了,但屋內卻沒有什麼污染或惡臭,面對如此平靜的景象,我心情頓時輕鬆許多,甚至心想:「這根本不算是『特殊清掃』,只是個『清除廢棄物品』的一般工作吧。」
延伸閱讀:
他心跳剩每分鐘40下,竟撐到2週後才走⋯醫: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不過,說是「清除廢棄物品」,但可以一次打包出清的雜物其實不多,因為當中還留有一些無法直接丟棄的物品。像是還能用的東西、貴重物以及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等等。
清除過程中如果不先區分出需要物和廢棄物,根本無法進行全面清掃,因此,我請委託人先把還需要的物品都挑出來。當然,要是屋內的情況可怕到連委託人都不敢進去時,客戶就會很有默契地信任我們,交給我們全權處理。
這個案子因為屋內狀況良好,我就請家屬先挑出貴重物品和需要物品後,再進行清除作業。
作業當天,男性委託人說完「需要的東西我都帶回去了,其他的請你全部處理掉,快結束的時候再通知我,我會再過來」,便出門離開了。若是留在現場也只會沾得滿身灰塵,離開反而對我比較好。
延伸閱讀:
母患病決定斷食善終,家人竟不反對?她為孩子上的最後一堂生死課
放在最深處的紙箱
如他所說的,屋子裡剩下來的都是可以扔掉的東西。既然是廢棄物,我就能大膽放手處理,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幫客戶打包或是搬運出去。
屋子整理得差不多後,我開始清理收納空間。房間壁櫥裡塞滿了物品,不過,幾乎都是收納箱和衣物箱,而且每個箱子都貼了標籤,清楚註明裡面裝了哪些東西。「整理得這麼有條理,想必是位一絲不苟的人吧。」我一面感嘆往生者的有條不紊,一面動手將這些物品搬出來。
整理完壁櫥,繼續清理上方的櫥櫃。這裡的物品也和壁櫥一樣,全都用箱子整理得井然有序,在確認了每一個箱子的標籤後,我便將它們一一搬出去。然而,就在準備搬出去時,我發現一個放在最深處、也最難拿出來的紙箱。
由於外觀十分老舊,便以為「這肯定是要丟的東西」,正準備將它搬出去時,不經意地又看了標籤一眼,才發現標籤上寫的好像是人名。
「這名字該不會是⋯⋯?」標籤上寫的其實正是往生者的兒子,也就是委託人的名字。
「裡面放了什麼呢?」我搖了搖紙箱,當然不可能知道裡面有什麼。這箱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將它留在屋子裡,繼續完成其他工作。慎重起見,我打算等一下還是請委託人一起看看紙箱內容。
在作業進行到最後階段,我請委託人回來確認現場情況。「真厲害,動作真快啊。」他很驚訝我能在短時間內將屋子清空,並且對我的工作效率非常滿意。
「還有⋯⋯這個箱子,我覺得你好像應該再看一下是否要丟掉喔。」我把那個紙箱交給他。「這是什麼?反正是沒用的東西吧?」他說著,隨即扯開紙箱上的封箱膠帶。「嗯?這是什麼⋯⋯?」他從箱子裡拿出一張小孩畫的稚拙畫作,以及一封用大字寫成的信。
「這很像是我小時候畫的⋯⋯,真懷念啊,我都快忘了。」他激動地凝視著這些畫。
「真是的,留下這些垃圾也沒用啊。」他一邊說,一邊靦腆地笑著。箱子裡放的是委託人小時候送給母親的東西。有生日賀卡、母親節禮物,也有平時送的各種物品。可以想像這位母親生前應該把這些視若珍寶,才會將每個作品一一細心收好,放在壁櫥的最裡面。
「屋子清空後,我才深深感到老媽真的死了啊。我應該趁她還在的時候多跟她說話啊⋯⋯。」委託人悔意無限地喃喃說著,然而,當他在仔細翻看箱子裡的每件東西時,臉上卻露著暖暖的笑。
我不知道他後來如何處理這個箱子裡的物品,但我相信這個充滿母親心念的紙箱,應該填補了他內心失落已久的缺口吧?我在那個現場感受到一位母親對兒子牽掛的愛念,在那一刻也被這些愛療癒枯槁的內心。
(本文摘自/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