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 屏東
屏東市舊番仔埔,原光華里,自從與義勇里合併,唐榮故居似乎很少人提起。年逾65的在地人,記得傳宗老先生,對於這一幢西式別墅也充滿美好回憶。
屏東的小學多以地名為校名,但火車站前有間創於1899年的屏東首學唐榮國小(原阿猴公學校),卻是以捐資興學的唐榮先生命名。他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依附屏糖發跡屏東的企業家,早年清寒不失志,時機運途佳,打造唐榮鐵工廠。
所以勵志故事不必捨近求遠,早年只要講到唐榮,就是一個傳奇,一個奇蹟。 1950年代台灣常言「北大同,南唐榮」,台北是林挺生大同公司,高雄有唐榮鐵工廠。
南部一代工業鉅子唐榮先生,自幼父母雙亡,一生奮鬥不懈。從澎湖遷至高屏創業。他曾在屏東糖廠擔任建築工,勤儉努力,發跡之後,來在台糖北小門蓋了這棟白色洋房,正面木構的白色閣樓十分高雅,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光彩奪目。
一年前翻修,屋頂依然採用全是銅片專用瓦,整修就將近百萬元。 住在光華里60年的住民,童年與劉才同學的,依靠劉金釧老家僕得以進入別墅逛逛。更早傳宗還在時,雖然定居高雄市,這位長者回屏東會出現在別墅。他讓小孩喜歡,因為親切大方,有時水果點心會送給小孩吃。
在民國五十年代,好像唐榮家一位老奶奶過世,道教法會非常隆重,光是現場撒糖果,硬幣,大澡盆放滿硬幣,無法算多少錢,法會大撒銅板,居民撿拾,幾天菜錢都有了。
當初唐榮故居,在糖廠紙漿工廠創建時,日本技師就是租用別墅當住所。民國64年間,日本人進出別墅長達三年。後來回國,唐榮故居就不再出租,一直空著。
別墅前面大馬路本來叫做福光街,拓寬道路,改名廣東南路,鐵道高架化,這條路流量大增。
可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唐榮故居,現在後代子孫偶而假日回來,他們與在地老住民沒有互動,完全不認識。然而都市更新計畫,幾經波折,還是當年倉庫或是土地,由許多低收入戶繼續住。
未來是看好的高級住宅區,目前還是破落戶環繞洋房。 60年前屏東人會說,「唐榮房子漂亮,老闆有錢,旁邊坐的全是貧民」。現在唐榮老先生第三代,也許和在地人更沒有淵源,老一輩還是挺懷念唐先生一家,有時述說當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