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台灣有一種原生種的常綠喬木,樹名叫「台東漆樹」,移到高雄種,還是會開花結果,但千萬別摘它的果實來吃嘿,否則會中毒喔。
「台東漆樹」何年來到高雄落地生根,不可考,但最早被發現大約是卅幾年前。唯一的一棵出現在旗津舊有公墓邊,被發現時,它己是成樹,開了花也結了果。
那棵老樹後來因為「造墓工人」的傷害而枯死,但老樹有知,掉落的果實在「母樹」旁又長出一棵幼苗,可惜,隨著公墓的遷建,第二代那棵又不見了。
中興大學植物系 (後併入生命科學院)的教授陳明義,那年不知從那得知訊息,還專程從台中到旗津公墓研究一番。當時他的研判是這棵樹的原生種子,可能是從台東海面流到旗津上岸後「落地生根」的。
旗津公墓距旗津海岸線不遠,這樣的研判,有其可信度。這種樹的經濟價值不高,不太可能有人刻意從台東帶種子到旗津來播種。
近廿年間,高雄市致力於開闢大型的「都會公園」及「濕地公園」,面積大生態要多樣,綠化包商也開始引進「台東漆樹」。目前在市區種最多的就是中都濕地公園內,可能有十棵左右。
中都濕地公園內的「台東漆樹」都己是老樹了,它未開花結果時,就像一棵愛文芒果樹,「身材」差不多,葉子更近似,所以,有些休閒的民眾,都誤會它是芒果樹,等著它「生檨仔」摘來吃。
「台東漆樹」的花序是穗花狀,授粉後結出的果實,風姿萬千,很有看頭。果實會隨著成熟度而開始變換色澤,從原來的綠色逐漸變成黃色、紅色及紫色。
它的果實有上下兩「粒」,上端那粒是核果 (種子),下端那粒叫「果托」,形狀近似「羅漢松」的果實,是少數有「果托」的果實。核果橢圓形,成熟時呈暗紅色或黑紫色,「果托」膨大後經常紅潤得像一顆「小蘋果」。難怪小朋友第一次看到,會垂涎欲滴的驚叫「樹上有很多小蘋果」。
「台東漆樹」的樹液很濃稠,而且多汁,像雞蛋花、印度橡膠樹一樣,摘下樹葉,白色汁液就「淚如雨下」,其汁液可提煉成漆料,供工業之用,但毒性甚強,滴到皮膚,會紅腫發癢到有灼熱感。因此,眼觀就好,別動手採摘,以免「這裡也癢,那裡也癢」。
「台東漆樹」因盛產於台東大武山以南海岸地帶而得名,在花東地區的公園常見,枝葉茂密,其貌不揚,但到了夏天,樹梢開花後,就開始看它表演果實變色之美。
高雄宜居又友善,「台東漆樹」種多種少不重要,但如能更友善一些,在樹下立個解說牌,讓市民朋友認得「它是台東來的」,那友善的城市才不會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