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一年一度的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7日上午在西過村千歲宮前廣場開籠起飛,由縣長翁章梁、義竹鄉長黃政傑、縣議員黃金茂、翁聰賢等人為傳承久遠的鴿笭文化揭開序幕,「鴿選手」背上不同尺寸的木笭,村莊間拚積分相互較勁,開籠瞬間鴿群一飛沖天,嗡嗡聲四起也象徵帶來一整年的豐收與平安,翁章梁強調這是過去農閒時的庄頭間的娛樂文化,沒有賭博行為,流傳至今已上百年,是相當有看頭的文化。
「賽鴿笭」是將不同尺寸的木笭綁在鴿子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通常由兩村交互對戰,鴿子飛行途中如有停飛落腳,村民可用各種方式攔阻對方的鴿子抵達終點,隔日或擇日攻守互易,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定勝負。
翁章梁縣長是義竹子弟,他回憶起小時候在比賽前許多人會訓練鴿子,有時一早聽到「嗡嗡嗡」的聲音,便知鴿笭季又要開始,他也以熟練手法示範如何用竹籤穿鴿笭,他說鴿笭有分尺寸,大家會以鴿子能背到最大尺寸的鴿笭為榮,這就是農村最大的樂趣。
翁章梁縣長說,鴿笭文化是過去農閒時發展出來的娛樂活動,過去在義竹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就是神明進香祈求風調雨順,第二個就是庄頭間最大的娛樂「放粉鳥笭」,如今鴿笭已變成文化活動,也是鄉親間聯絡感情的管道,但因時代變化養鴿的人家越來越少了,希望透過政府力量延續、傳承文化,紀錄農業社會發展至今的寶貴歷史。
每年農曆2、3月農閒期間就是義竹鄉民賽鴿笭的時節,傳承久遠有其歷史價值,尤其賽鴿笭需要溝通、協調、群策群力,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展現義竹人特有的情感凝聚方式,每場村對決為期約20天,會視天候調整,且訓練期間除了注意營養餵食,還要幫鴿子清潔全身羽毛,從小笭開始負重,慢慢加大尺寸,逐步訓練鴿選手的耐重飛行能力。
今地方居民集結一睹賽鴿笭文化,展示鴿笭並舉辦鴿笭彩繪等活動,吸引大人小孩一同參與,翁縣長傳承地方文化不遺餘力,將傳統民俗發展成地方特色,相信可以引起更多人興趣,也讓大家認識台灣豐富的文化資產。
鴿笭活動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明鄭時期屯田的士兵於農閒時,在軍用信鴿裝上竹哨,讓哨聲隨著鴿子飛翔而響徹雲霄,之後參與的人增多,演變出越來越大的竹哨與複雜、縝密的比賽規則。全台目前只有在台南新營、鹽水、學甲以及嘉義義竹一帶仍保有鴿笭相關活動,意義特殊。
圖 :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開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