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波新聞」刊登「屏東縣高樹鄉應天府『台灣神明』『鎮南將軍』」新聞後,文史學者高度重視,陸續翻閱史籍,再次發現這位「傳奇英雄」,率領平埔族鄉親到後山台東開墾,開創平埔族人移墾後山的先河與象徵,意義特別重大。
高雄文史工作者劉自仁,查出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中,記載「忠勇潘先英古厝」一文,證明上述史實,彌足珍貴。
劉自仁指出,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記載:潘先英將軍移墾地點在台東縣長濱鄉忠勇村,標題為:「忠勇潘先英古厝-平埔族人移墾後山的象徵」。
記載說,潘先英將軍是「清光緒年間,從屏東赤山一帶,移居到後山開發,他們這批平埔族的鄉親到忠勇部落後,發現山下一大片放眼望去幾乎不見邊的土地尚未利用,便決定落腳開拓新天地。」
當時,潘先英將軍興建一棟古厝,是台東後山境內現存唯一的一棟清式雕花窗格式大厝,立面幾乎是整片的鏤空雕吉祥花紋的窗飾或門飾,並且漆著古樸的色澤,顯得古色古香。
記載指出,古厝的原設計人來自宜蘭,材料則是從附近南竹湖山區潘家開墾的樹林內,採取大棵的茄苳木做為建材。
據說,大厝興建的經費,後世子孫只記得完工時,總共殺了36頭牛來請工人吃。「如今古厝成為曾經雄據一方,但現已褪了色的平埔象徵。」
劉自仁引述文化部資料說,當年潘家用餐時,敲鐘告知全部長工,開墾的田在20甲以上,牛隻有五、六百頭。
「將軍爺」潘先英將軍,不但是赤山人心目中之「傳奇英雄」,當地居民並尊稱他為「赤山萬金之父」。如今,史實更證明潘先英將軍,是「開創平埔族人移墾後山的象徵」,功績浩大,無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