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2 年是黑天鵝橫行的一年,也讓台灣監管單位意識到完善台灣法規,並增加台灣加密交易所競爭力的重要性。
本次 2023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FintechON就邀請到了國內五家交易所,包括 ACE 王牌交易所、MaiCoin 數位資產買賣平台、幣託交易所、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Rybit 幣錸加密貨幣交易所,一起聊聊他們面對的問題。
左起臺灣金融科技協會蔡玉玲理事長,MaiCcoin 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世偉,ACE 交易所執行長王黌驌,立法院曾銘宗委員,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彭云嫻,Rybit 幣錸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賴永純,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光泰。
監管方式可否先採報備登記制?
針對台灣加密貨幣業者採用特許執照制或報備許可制,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表示,量體較小的業者也許可以用報備制,即向政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報備登記後即可開始營業。
ACE 交易所執行長王黌驌表示,有幾個面向的業者可以使用報備制,包括加密貨幣交換或移轉、加密貨幣和法幣交換、託管、加密貨幣發行,這可以視量體採報備制。
王黌驌補充,這些業者也需要符合一些規範,包括通過 ISO 2001 國際資安的審核,另外還需要將用戶資產與公司資産隔離、儲備證明、信託證明。這樣一來,提高業者自律門檻後,監管就可以採報備制,降低創新門檻。
Rybit 幣錸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賴永純則是認為,報備制除了考量量體之外,也需要考慮不同業務所涉及的面向。
她認為,虛幣的現貨交易這類的單純交易,也許可以放寬,採報備登記制,增加監理彈性並鼓勵創新。僅在業務涉及複雜的衍生品交易時,才用較嚴格的許可制監管。
5,000 萬的換匯額度太低
蔡玉玲點出交易所的監管困境:加密貨幣雖然在監管上算「商品」,但在實務上,因為對外購買加密貨幣是用美元計價,會產生大量的換匯需求,這時候就會有每年換匯 5,000 萬美元的限制。
MaiCoin 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世偉表示,在 2022 年的第一週就已經把 5,000 萬美元的額度用完,接下來的 51 週就變成要額外抵押台幣,他認為這種方式無法長久。
劉世偉說明,央行說加密貨幣是商品,業者應被定義成「進口商」,希望政府可以建置虛擬貨幣資料的申報平台,按法規進口商品(加密貨幣),不受每年 5,000 萬美金之限制。
只准外國平台放火
另一個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要面對的就是國外平台的不平等競爭。
目前我國之監管僅限於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海外平台無法被納管,從而促成了不平等的競爭。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彭云嫻以指出,國外平台不受台灣監管,以「高利率」的話術包裝產品,吸引台灣投資人大量使用海外平台投資,卻忽略其風險,因此一旦出現黑天鵝事件,受傷最重的還是台灣投資人。
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彭云嫻希望監管機構能平等對待,要求海外平台也要遵守台灣之監管,創造平等競爭環境。
不會吵的孩子沒糖吃
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光泰也有類似經驗,但不是國外平台,而是沒有合規的幣商或場外交易業者。
他指出,幣託提供合規的加密貨幣業務,按照法規,經營加密貨幣業務要需要先完成法遵聲明,且臨時性入金超過台幣三萬都需要進一步審核,而那些利用幣託帳戶經營的幣商或場外交易業者卻不需要完成法遵聲明,不僅可以用較低的成本經營,一旦出事或涉及犯罪行為,不僅不用負責,還因為用的是幣託的錢包 ,消費者可能反而會要求幣託負責,更成為詐騙集團或洗錢的溫床。
因此這種不守監管的幣商也會需要納管,公平競爭外也可以更好地保護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