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台海局勢升溫,中共軍機擾台成了日常,2021年《經濟學人》更曾以「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做封面報導,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後,中國則以軍演回禮,發射導彈「穿越台灣上空」。至今兩岸僵局尚未有解,學者提醒,戰事必定會攪動經濟、股市與房地產,和平共處是優先選項。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林左裕表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是否引發戰事,這樣的議題對民眾而言早已「彈性疲乏」,就現實面角度,和平共處早已是兩岸默認的形式,除非特殊情形發生,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地位出現危機,才會將焦點轉移至解決兩岸問題上。
▴學者指出,若兩岸關係惡化,走向「必有一戰」的話,將衝擊民生經濟乃至股市、房市。(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林左裕認為,兩岸緊張情勢仍將震盪經濟、股市與房地產,更會讓國人擔憂是否「必有一戰」。以房地產角度來說,勢必有資產族群採分散風險策略,調節部分不動產,而心理因素持續發酵下,投資台灣的資金轉移也是嚴重問題。
他表示,尤其2018年起的中美貿易戰、香港國安法到台灣防疫有成,加上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都是外資來台投資的誘因,但國際局勢的變化,如俄烏戰爭後,國際擔憂下一個烏克蘭在台灣,也讓投資面、資金面出現變化。
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朱幸兒對於去年8月以來的台海情勢升溫,提及到,的確有一些外資傳產業,低調處分在台資產,畢竟外資看兩岸局勢,跟居住在台灣的人,看法會有很大的差異,但因為這波資產調節潮,讓2022年公司業績創新高。
另一名Outlet高階主管則提到,原本一家歐洲頂級精品品牌打算進駐,甚至店面位置都看好了,但去年8月中共軍演射飛彈,頓時喊卡,但半年後,又重啟評估。 林左裕指出,面對兩岸局勢,會有分散風險的資產調節潮,但同時也會有評估開戰可能性低的資金回籠潮。台灣應朝「和平不主戰」的路線,但也必須有基本的防衛意識,如果糧食、能源問題,乃至農地是否要解編作為工業生產,都必須做長期的規劃,降低衝突造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