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近期有許多討論口罩降解會產生懸浮空氣中的塑膠微粒,且這些產生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傳播新冠病毒。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科教授莊凱任說明,目前仍無直接證據可證實,口罩產生的塑膠微粒會作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以避免民眾過度解讀或擔憂。
莊凱任說明,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說明或證實,口罩降解的塑膠微粒,可作為病毒的傳播途徑。因為口罩要降解成懸浮在空中的塑膠微粒,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環境壓力,並不是說「口罩上有病毒,它就會很快降解成帶有病毒的塑膠微粒,然後傳播並感染」。相對的,有許多傳播途徑有更大的風險,例如:飛沫、直接或間接的接觸,是否會感染COVID-19,主要都還是取決於當下環境中傳播媒介的病毒濃度或數量。
莊凱任補充,口罩降解成塑膠微粒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需要多長的時間和什麼條件的環境壓力,這都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驗證,並不是一兩篇研究或回顧文獻,就可以解釋為「口罩產生的塑膠微粒,具有攜帶病毒、延長病毒存活時間或增加傳播的潛在可能」,就像要啟動一項研究計畫,也需要引述數十篇以上的研究文獻,才能建立合理的研究立論基礎。
莊凱任也提醒,民眾只要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在外摸完東西不要再碰口鼻、回到家洗手再吃東西等,就能極大避免被傳染的風險。他補充,若民眾還是很擔心,可以回到家後在門口集中使用過的口罩,包覆好後再丟棄。莊凱任說明,根據我們早期的研究調查,空氣中可能隨時充斥著新冠病毒的顆粒,但我們並不會因為這些空氣中少量存在的病毒而感染,因為這些病毒顆粒數量少、濃度低以外,也幾乎已經失去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