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旗山老街,在50年代,是旗山最熱鬧的地方,許多遊客到老街一遊,見到老街巴洛克建築,不免探詢老街過去的文史,也問到:旗山過去有沒有電影院?
有的,只不過都拆除了。
旗山戲院在市區有兩家,區分為:「舊戲院」旗山戲院、「新戲院」仙堂戲院。在溪洲有一家,叫「大洲戲院」。
台糖公司旗山糖廠資產課員工陳光瑞,敘說新、舊戲院歷史。
他說,三文公司董事長吳尚卿(前高雄縣議長)、經理蔡兆祥(當年是旗山影業公司老闆),曾是「旗山戲院」的經營者,規模可容納觀眾約二千人,當地人稱為「舊戲院」。「新戲院」則是座落在旗山區中山路媽祖廟南側、緊鄰大水溝的「仙堂戲院」。
陳光瑞曾在旗山「蕉心」87期(2019.3.15)刊物中撰文回憶指出,當時還沒有電視可以觀賞,看電影是大家最好的休閒,放映的電影常常客滿,有時候連戲院走道及上樓階梯,都有人群站著看電影,影片從日本神童片「神童小三」,到香港邵氏公司武打片「獨臂刀」、「龍門客棧」,中影愛國片「八佰壯士」與凌波主演的黃梅調「梁山泊與祝英台」,韓劇「淚的小花」,都讓觀眾走出戲院時,仍在擦拭眼淚,瓊瑤溫馨的文藝愛情片「在水一方」、「窗外」,及李小龍的功夫片「猛龍過江」,還有「船」、「王哥柳哥遊台灣」、「張帝找阿珠」、「今天不回家」、「明日天涯」、「庭園深深」、「幾度夕陽紅」等,都是當年叫好的電影!
還要特別介紹一部影片「香蕉姑娘」,是旗山影業公司第一部電影,也是唯一推出的一部電影,男主角鍾山(本名「龔文雄」),女主角陳玉嬿,影片場景都在旗山取影,是一部蕉農生活的文藝愛情片,演員大部分為旗山在地人,這部電影不但在旗山戲院上映,也在全省各戲院巡迴播放,一時掀起好多旗山人想當影星夢。
龔文雄因拍此片成名,因長得俊帥,由於是內門鄉人(現改制為區),曾當選內門鄉長。
陳光瑞回憶說,旗山戲院除了放映電影外,偶爾也會推出現場秀「藝霞歌舞團」、「黃俊雄布袋戲」等,讓觀眾有不同的視覺娛樂,而且還不忘慰勞國軍,於星期二早上免費供一千名官兵觀賞影片(俗稱「勞軍片」)。
陳光瑞敘述說,旗山戲院是一棟二層樓三角屋頂建築物,有獨特風格的外觀,中間是售票口,兩旁各有一扇大門,分裡面木門、外面條形外拉式鐵門,門與門之間是玄關,有隔離光線和隔音作用。觀眾由右邊大門進出戲院,在玄關驗票後右拐彎,就有服務生引導觀眾至座位上,左邊大門只做散場觀眾離場使用(人數多時會加開兩邊側門),大門的兩側是公佈欄,公告上映中及近期上映電影精華照片。戲院二樓外觀有一排大型看板(五面),由畫家吳永成、林朝陽、林吉祥將電影海報放大,觀眾在遠處就能達到廣告效果。
戲院整棟建築物很對稱,兩旁另有一棟二樓建築物,右邊是辦公室緊鄰鐵皮屋車庫(寄放觀眾腳踏車和機車),左邊是「真涼冰果室」(戲院董事自家經營)緊鄰巷道,兩棟房屋後門都是空地和戲院側門連通。看板工作室在右邊空地靠近戲院後台右側門;後台左側門有二間宿舍供放映師居住。整體而言,是一棟專屬電影院風格的建築物。
陳光瑞回憶說,旗山戲院內部空間寬敞,屋頂也很高,左右兩旁隱藏七彩壁燈,一樓座位有三十二排,一排約四十個座位,二樓約有十七排,兩側再延伸增加約五排雙人座椅,並有小門可離開觀眾席,由露天樓梯延接牆壁往下走到戲院側門。
觀眾座椅為木造固定式合椅,椅背噴上白色編號及編排字樣,前方舞台上有大紅色布幕遮蓋巨大布景,布幕上方印旗山戲院及「三文公司」的商標。座椅後方(大門)兩旁都有樓梯面向著舞台L形上二樓,右側樓梯間是服務員等待引導觀眾的地方,左側樓梯間是在販賣飲食,負責人柯富美小姐還現場削甘蔗賣給觀眾。電影放映師是張東明先生、劉先生(綽號老牛)及陳漢忠先生,售票員李金鳳、林惠美小姐,驗票員楊段小姐及服務員陳碧芬小姐等員工約十六人。
當年高雄客運車站在加油站斜對面(主幼商場),台糖小火車也是主要交通工具,戲院與媽祖廟及廟前菜市場僅隔不到三米寬的巷道,戲院對面有一條巷弄當地人稱它「大溝頂」(大排水溝上加蓋商店,影星鍾山曾住那裡),戲院門口是廣場人潮容易聚集,無論是白天或晚上逛街的人都會來到廣場,想看電影的就看電影,不看電影的在附近也有新鮮的把戲和美食,因為廣場上除了固定兩個水果攤外,早上有郎中和外來的把戲者利用戲院未營業時間,擺地攤作生意,並現場表演節目,精彩絕倫,如舞劍、刀槍不入、噴火、吞劍和吞鐵鍊、紙人走路、奇門遁甲、魔術、算命、輕功、氣功、武功等等,各憑本事,俗稱「打拳頭賣膏藥」。
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第一場電影放映到三時,廟後攤販陸續營業,傍晚的人越來越多,直到第四場電影十一時結束後,人潮和攤販就慢慢減少。
「仙堂戲院」與「旗山戲院」,經營路線與方式,大同小異,唯「仙堂戲院」規模較小,「旗山戲院」歇業後,「仙堂戲院」未能獨撐,終至熄燈。
陳光瑞指出,旗山戲院曾經帶給觀眾休閒和娛樂,也帶動廟後商圈人潮,對旗山文化貢獻都有它功不可沒的角色。無奈電視業興起,由黑白映像到彩色,讓電影業者的營運從彩色走到黑白,約在六十年間「旗山戲院」、「仙堂戲院」不得不向老街告別,功成身退,改建商店出售,從此消失在旗山老街上。過去它曾經陪伴旗山走過那段輝煌的歷史,已經留下它對社會及文化貢獻的遺跡,成為老一輩鎮民及當年在兩家戲院看過戲者心中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