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新華社報導,身著金盔甲,手持搗藥杵,身後插令旗;粉白的面龐點綴著山形眉、三瓣嘴,頭上的兩隻耳朵又長又尖;身邊環繞著桂花樹、玉兔、荷花、魚燈,端坐在正中蓮花座上的兔兒爺好不威風。
在北京市西城區楊梅竹斜街的一家小店裡,一尊尊兔首人身、或坐或立、神態各異的兔兒爺,吸引著來往遊客。北京彩塑傳承人張忠強說,2023年生肖兔,這款生肖主題兔兒爺在往年款式的設計基礎上,添加了祈盼疫情消散、祝福吉祥安康的元素。
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指出,兔兒爺已傳承400多年。過去,每逢中秋節,北京城裡家家戶戶都會供奉兔兒爺,舉行拜兔兒爺的儀式。兔兒爺的誕生相傳源自廣寒宮搗藥的玉兔。有一年,京城遭遇瘟疫,嫦娥派玉兔下凡為百姓治病。玉兔化身為人,挨家挨戶走訪,為每位病人治病,直至驅走北京城的這場瘟疫,玉兔的形象就此留在了人們心中。人們創造了兔兒爺,每逢中秋節拜兔兒爺,為家人們祈盼健康。
兔兒爺的個頭有大有小,資料記載,清末時期就有做過高逾一米的大兔兒爺,而小兔兒爺大約只有三四寸,細緻小巧,大人孩子都很喜歡。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清晚期泥製兔兒爺中,有一尊高31厘米,長25厘米,寬8厘米。這尊兔兒爺以文官形像出現,頭戴官帽,身著官服,手持搗藥杵,一手托住官帶,側身騎在梅花鹿上,神情憨態可掬。因鹿與祿諧音,借指俸祿,進而引申為官職,表達當時人們期盼入仕為官的意願。
如今,祭拜兔兒爺的儀式幾乎沒有了,兔兒爺承載的各種願望仍在延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兔兒爺,變成人們過年逛廟會、逛文創店時喜歡選購的伴手禮,寄託著人們對健康平安、人丁興旺的祈盼,兔兒爺由此成了老北京的一個文化符號。
選泥、浸泡、摔打、壓坯、打底、彩繪等,在傳統工藝裡,從一團泥到一個兔兒爺,非一日之功。2014年,泥塑(北京兔兒爺)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關注兔兒爺、喜歡兔兒爺的人越來越多。
近年來,兔兒爺還成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在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愛沙尼亞、芬蘭等國家留下憨態可掬的身影。張忠強說,外國友人看著兔兒爺可愛的造型和活靈活現的非遺技藝展演,聽著浪漫的傳說故事,紛紛表達對兔兒爺的喜愛。
圖:彩塑「兔兒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基百科,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