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力士
農曆春節將至,閒來無事,重看大陸在廿年前拍攝的「走向共和」連續劇,雖然劇情與史實頗有出入1,但是重溫滿清末年到民國初年的這段歷史,仍有可觀之處。看完全劇,感慨良多!
最大的感觸有二:
- 滿清走過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兩役,老天垂憐中華民族,「中國」才沒有被帝國主義瓜分;
- 經歷過兩個多世紀,帝國主義依然存在,可能從來也沒有消失過吧!
「走向共和」第37集出現國父孫中山先生詮釋三民主義的劇情:劇中國父的角色將美國林肯總統所揭櫫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理念,解釋為:
民族主義(民有 – Of the People)、
民權主義(民治 – By the People)、
民生主義(民享 – For the People)
孫中山先生就是以「三民主義」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什麼是共和制?
作者並非研習社會科學,不敢對「共和政體」任意置喙,不過以科普的觀點2:「共和制」(Republic)相較於神權或君主制,主要在於政權的正當性、取得方式及政體的形式不同 – 共和制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總統或總理。不同於神權或君權,人民不是統治者的所有物或附屬品,而是由憲法確保公民的基本權利不會受到政府的侵犯,而政府的權力及國家的治理則是來自於憲法規定與選舉結果。
法國十八世紀的思想家孟德斯鳩3將政治體系分為:共和制、君主制以及專制 – 對平民較為開放的便為「民主共和」、採取菁英取向的便是「貴族共和」。至於,君主制與專制的不同取決於有無「制衡力量」– 受到貴族、教士制衡的就是君主制度,沒有制衡力量的便是專制。共和政體從十九世紀初,開始在歐洲盛行,逐步取代了君主專制;現代的共和國,政府是依憲法,由公民選舉產生的。
「共和制」起源於拉丁語res publica,意思是「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s)。孫中山先生解釋「政治」兩字的意思:「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 –「共和制」與「政治」兩者之間,居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家與國號
蔡正元4最近在自己的臉書上提出下列說法:
「中華民國」不是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國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只是「國號」,不是「國家」。
「中國」才是國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只是中國領土上出現的「政府」;這兩個「政府」都替「中國」標新立異取ㄧ個自認為很好的「國號」。沒有「中國」實體的存在,這些「政府」沒有存在的意義,「國號」也會變得毫無價值。
有人在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的「國家」,就是弄錯「國號」與「國家」的差異;正確的事實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兩個互爭領土主權的政府 – 以前爭整個中國領土的主權,現在爭中國ㄧ部分領土的主權,但都是中國的主權領土。
所以這就是以前中華民國政府與其他國家建交都會說:「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其他國家建交也都會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這些國際法的論述明確的證明:「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只是「實體政府」所取的「國號」,本身不是「國家實體」;「中國」才是「國家實體」– 這個「國家實體」歷史悠久,所以中華民國不是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才是歷史悠久的國家…
蔡正元的上述說法提到幾個概念:「國號」、「國家」、「中國」、「政府」、「領土」與「主權」。
統一與分治
為避免「留於名相,囿於因果」,作者特求教率先宣布角逐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張亞中先生5,因為作者一向欽佩「孫文學校」張校長的道德文章與兩岸論述;張校長為作者釋疑如下:
當國家統一時,「國號」的「國家」即代表「中國」,如唐、宋、元、明、清,可以是「政府」(即朝代)的名稱,也可以是「國家」的名稱 –「朝」是古代歷史用語,「政府」是現代用語,如,我們可以稱「清政府」,也可稱「中國清朝」,也有稱「大清帝國」。
但是國家如果分治,那麼所謂的「國」,其實只是個「政府」或「政權」,例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三國時期,均自稱為「國」,但站在中國大一統歷史來看,他們都只是個分治的「政府」與「政權」而已,他們彼此在爭「中國」這個天下的代表權。
1912年,「滿清政府」(或「大清帝國」)被「中華民國」(政府)取代,那時「中華民國」可以說是「政府」,也可說是「中國」這個國家的「國號」,就是「中國」,此時,「政府 / 國家」為一體的兩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可是站在「中國」的角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還沒有消失,因此中國這塊土地,歷史上出現了兩個「府」,如同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雙方均自稱是「國家」,爭的是誰「代表中國」,但誰也不「是中國」(is China),而只是「中國」的一個部分。
兩岸目前的情形是,表象上是「一中兩國」,但法律上是「一中兩府、兩憲」。但北京不承認我們的憲法與政府地位。我主張的「一中兩府三憲」即為解決此一難題。
張校長的上述說法將蔡正元提到的幾個概念:「國號」、「國家」、「中國」、「政府」、「領土」及「主權」,與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做了無縫接軌。
民主與專制
美國拜登總統在2021年就任時提到:民主 (Democracy) 與專制 (Autocracy) 會成為人類社會未來的制度之爭6…
作者不禁要問到:
什麼是專制政權?
什麼是民主制度?
如果民主制度的總統不需要向國會 (立法院) 負責,行政院成為總統的幕僚,司法院不能夠公正廉明,那麼這種民主制度豈不就是專制政權?!
共產政權雖然是一黨專政,但未必就是專制政權,如果能夠改善人民生活,社會能夠安定和諧,這難道不就是民主制度的真諦嗎?!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源自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擴大為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理論完整堅實;落實三民主義的關鍵,不外乎就是實現:
自由平等、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公正廉明的政治制度。
至於兩岸未來是統一,還是分治,作者希望:兩岸能夠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逐步走向「共和」!
後記:
大多數的共和國是主權國家,不過也有一些半主權的政體稱為共和國,例如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憲法第四條提到:「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1945年蘇聯(Soviet Union)16個加盟共和國中有2個(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因為蘇聯是聯邦制國家,所以蘇聯是聯合國歷史上少有的「三票」主權國家 7。
附註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被过誉的神剧《走向共和》(腾讯网)
https://new.qq.com/rain/a/20200911A0NQNE00
附註二、共和制(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共和制
附註三、論法的精神 (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論法的精神
附註四、蔡正元臉書
附註五、張亞中拋震撼彈!明宣布選2024總統 「16字宣言」超驚人(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110004557-260407?chdtv
附註六、 「點滴在心」一書第六章《民主與專制》, 三民書局出版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0109950
附註七、 蘇聯(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