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歷經十個月的施工,高雄女中的新校門將在明天(20日)完工啟用,但是早在12月14日,有網友在批踢踢貼出照片,底下留言卻是一片批評聲浪,如「超像公車站」、「好醜」、「加上跑馬燈的顏色有夠像靈堂」、「大型候車亭?」、「好像消防局」、「很像銷售中心主建築物旁邊模型屋的感覺」、「尼姑寺?」、「跟美術館的輕軌相呼應」、「第一眼覺得,為什麼要蓋公車亭?」、「爆醜超醜,這是外包再外包嗎」、「跟壽山動物園的門口很應景」、「雄女是公車的意思嗎?」更有校友說,「無言以對,但曾經把他拍的像希臘神殿,我很驕傲就是了!」
圖/高雄女中新完工的第四代校門。(取自網路)
批踢踢網友的留言一堆,反應很熱烈,但幾乎都是負面評價,有人說「到底是什麼設計師設計雄女校門的?」、「真的很不好看」、「白色建築裡面閃著紅燈,晚上會不會讓人聯想到暫時停止呼吸蔗姑遇到…」、「完全不搭」、「很像銷售中心主建築物旁邊模型屋的感覺」、「好像消防局」、「晚上好像輕軌站,典型的華國美館,新建築無法與舊建築融合,形成強烈對比差」。
圖/高雄女中新完工的第四代校門。(取自網路)
有網友問「誰設計的,先不談美感,光新舊建築色調突兀就不及格」、「昨天經過,覺得很沒特色」、「雄女是公車的意思嗎?」、「尼姑寺?」、「沒有校門的格調與質感」、「新門配舊大樓,好像有點怪怪的」、「有夠醜,以前的多好!」。
圖/高雄女中新完工的第四代校門。(取自網路)
而看到新校門,更有網友直批「雄女都沒設計人才了吧,慘!」、「哈哈哈,這設計,也只能笑笑了」、「不是什麼都需要翻新」、「一個校門從過年前拆除,施工到現在才完成,還蓋成這樣」、「跟美術館的輕軌相呼應」、「第一眼覺得,為什麼要蓋公車亭?」
圖/高雄女中新完工的第四代校門。(取自網路)
新校門也把校名置入,但從不同視野看,卻被柱子擋到,有網友就說:「柱子還把校名擋住,是誰想的?」、「天才設計,以後拍照校名都被擋住?」、「校名不是寫在裡面大樓牆璧上了嗎?外面是公車站牌嗎?」、「這還是學校師生投票出來的,笑笑」。
至於網路上的雄中人怎麼看,有人說「醜死了,還好我是雄中」、「好險雄中還是那樣」、「還好我大雄中數十年如一日,舊的毫不違和」、「雄中校門已經是古蹟等級了!」、
不過也有人以諷刺的角度說「不過以實用的角度來看是不錯」。其中,也有一名網友持正面評價說「優質設計,讚!」
有47年歷史的高雄女中大門,是在今年(111)2月7日拆除,為了跟舊校門合影,當時還吸引了不少校友穿著校服回到學校,與舊大門拍照,形成一股風潮。更有校友惋惜的說是「歷史的眼淚」。甚至還有校友霸氣的說,要把舊校門買回家。
圖/高雄女中第三代的舊校門。(檔案照/校方提供)
圖/高雄女中第三代的舊校門。(檔案照/校方提供)
雄女紅磚牌樓校門建於民國73至74年,是雄女的第三代校門,由於磚造結構斑駁、牌樓橫槓高度過低,導致現代消防雲梯車無法進入,早在20年前便有計畫拆除校門。考量到學生安全,也接獲許多反應與周遭街景不相融,當時也是校友的校長林香吟,決定拆除舊校門。
圖/高雄女中第三代的舊校門。(檔案照/校方提供)
圖/高雄女中第三代的舊校門。(檔案照/校方提供)
這次第四代的校門是由設計監造台南美術館的造究建築師事務所,年輕新銳建築師吳博智所設計,在投標競圖之前,吳建築師特別訪談很多雄女校友,知道她們心中的雄女,是安全、自由及友善的樣貌,將打破「門」的概念,因此設計理念融合了雄女人的感情,在對學校報告時,也獲得很多的迴響。
當時校長林香吟也表示,過去我們也許只是把大門當作一個出入門戶,甚至更多是作為精神的象徵。但這個時代,大門是可以停留的,就好像現代的機場,不只是飛機起飛的地方,而是一個兼具搭機、購物和休閒的多功能場所,甚至可以發生很多故事。
圖/高雄女中第三代的舊校門,拆除的第一時間,時任校長林香吟特別拿著拆下來的「學」字合影。(檔案照/校方提供)
林香吟認為,108課綱時代,未來學校的大門也有這樣的思維改變,學生走進大門後,學習就開始發生。因此第四代雄女大門的改建,不只是換「門」而已,而是一個新的學校生活意象的改變。
圖/高雄女中第四代校門當時的設計模擬圖。(取自網路)
不過,拆大門後接替的設計圖出來後,當時網路上也引來不少批評的聲浪,有網友認為全白鐵欄杆的新校門設計,好像「加工出口區大門口」、「像濱海公園」、「看守所大門口」等,校友與學生更留言:「新校門好像沒有很好看」、「像動物園」、「越來越像動物園」、「高雄市立第一女子高級動物園」。如今完工將啟用,負面評價竟然不少。
圖/高雄女中新完工的第四代校門。(取自網路)
而原本校方規劃,因應工程施工的問題,2月7日拆除後,預計在8月底、下個學年度開學前(9月)完工。如今新學期早已開學,時序也來到12月20日,明天(21日)才要完工啟用,網友也質疑,一個校門也蓋太久了,「還好,成功路今後就不用塞車了!」
圖/高雄女中舊校門於今年2月7日拆除。(檔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