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一名長者,年輕讀書時,國文老師蕭正雄提及賀年片,他認為平日通信問好,親切實在,如果只是過年應景,跟著寄賀年片,實在意義不大。學生記住了,大學四年,畢業之後書信不斷。這位老師還說:「在學期間,不宜送禮,畢業之後表示心意,無所求,那就收送雙方自在得宜。」學生也懂得做人做事道理,就適時探視問好,未必要帶禮物,帶禮物也是非常自然。
現在人電話,網路之後,很少寫信,除了帳單廣告,也不會有人郵局買郵票,手寫信寄給親友。這個退休民眾,認識一個不用手機不用網路的工藝師,一個月2-4次平信,偶爾明信片互動,有天突發奇想,用毛筆寫信給朋友,看看反應。默然鄭姓鄰居表示樂意,蔡姓前鄉長還怕地址忘記,line上面告知詳細地址。研究所同學陳姓公務員也是點頭,當兵朋友蕭先生一樣說「可以」。
得到回應,長者開始磨墨霍霍,裁紙備妥毛筆,一一書寫,擇日寄出。其實提問不止是尊重意願,同時還有問卷的意味。筆跡與心跡同,字本來就有溫度。明信片寫的:「看了文字,心熱了」「老友捎訊息來,情無價啊!」
波新聞https://www.bo6s.com.tw/
圖/明信片書寫簡明,攜帶方便,適合外出旅行投寄,地址先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