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地科系兼任助理教授率16名成大學生,在屏東恆春發掘距今超過8萬5千年、全長超過15公尺、的鯨魚化石標本,列為台灣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已運至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進行清修及研究,成果會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將有助於了解鯨魚如何適應冰河期的環境。
楊子睿老師指出,鯨魚骨骸全長超過15公尺,肩胛骨、上下顎骨、尾椎皆保存,頭骨僅有後側,完整度高達70%以上,初步推測可能是距今8萬5千年以上的「晚更新世」的藍鯨或是大翅鯨,為台灣繼上世紀70年代於臺南左鎮發現犀牛化石以來,第二次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化石。
成大考古所周文博說,位於屏東恆春的頭溝地區蘊藏多種貝殼、鯊魚、螃蟹以及鯨魚骨骸化石,今年年初他與當地蒐藏家張玉穆前往尋寶,再聯絡楊子睿老師勘查,團隊5月初在河谷深處意外發現鑲嵌在地層4根突出地表的肋骨,經初步挖掘,赫然發現地底有大量骨骼。
在挖掘過程中,最重的鯨魚下顎骨重達334公斤、長223公分,成員為此不僅訂做可供8人共抬的木製擔架,為了鞏固結構,需要打上石膏,初期以軍事背包來回人工搬運,負重超過100公斤,全程由12人輪流合力搬運,克服崎嶇地形緩慢移動搬運,才完成艱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