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針對疫情時期,人們的消費型態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因應疫情時代的發展,有感於農業產品的運銷需要適時的因時制宜,才能創造生產者、中間商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三贏局面,國立高雄大學翁銘章及莊淑姿兩位教授針對此主題進行相關研究,為了解生產供給面及市場需求面的狀態變化,他們針對了生產者以及網路銷售平台的業者,在111年10月一共進行了四場的進行焦點團體座談、訪談與分析,對象分別是農產、漁產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電商網路銷售平台業者,主要探討的議題是要了解供需業者如何因應疫情時代宅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應該如何面對宅經濟的興起,以及對農產品業者的輔導如何因應。
經過數場的焦點團體座談、訪談,與會的參與者都非常踴躍地表達他們在疫情時期所面臨的困境與狀況,並提出在生產面、銷售面及物流面,當前政府所應該提供的輔導措施及因應政策。從多場的焦點團體座談、訪談中,經過主持人與參與者的積極討論獲得以下結論:
1.地緣政治對於農、漁業的影響程度遠大於新冠肺炎疫情
2.願意經營或供貨給電商的農/漁民以二代經營者居多
3.疫情加速依賴電商,讓全民使用網路購物的能力提升
4.農產品發展電商依屬性決定持續性
5.冷鏈技術的提升有助於協助農產品發展電商
6.部分果農發展自有品牌,創造多元銷售通路
7.農產品依然仰賴傳統拍賣市場
兩位教授並由這些結論,提出目前政府應當因應的政策:
1.對於網路購物之消費糾紛、詐騙,政府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與防治。
2.政府應加強研發與補助各種農漁產品的冷鏈技術,以符合電商發展的需求。
3.政府應強化對小農的輔導,以協助其進一步與電商平台業者連結。
4.未來各地農會可以積極尋找電商平台業者來輔導農漁民、產銷班、合作社,來協助其進行農漁產品的多樣化搭配。
5.蔬果的多樣搭配的方式,亦可考慮在果菜批發市場轉型中提供這個功能。
6.持續協助開拓農漁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避免被單一市場掌握而造成產品出口的過度依賴關係。
7.國內大量依賴中國市場的主要農漁產品,政府應該要求農漁民落實生產登記制度,以防農漁產品產銷的失衡
以上各項政策政府相關單位若能適度的採行,可成功的將疫情時代宅經濟所誘發的新型農漁產品產銷商業模式,運用於協助輔導生產者、中間業者轉型,並提供部分技術研發與設備支出的補助,創造農漁產品生產者、電商平台業者與消費者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