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醫生,我上禮拜抽血,報告說腎臟功能不好,我之前體檢腎臟指數就是紅字了,試過很多補品跟保健食品,指數都沒有改善,要吃什麼藥指數才會降下來?如果一直降不下來是不是就要洗腎了?」幾乎每一位檢查出有腎功能異常的患者,都會擔心自己會步入洗腎的後塵,然而,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曾柏榮醫師表示,這樣的病人在門診非常常見,大家很容易把腎臟不好與洗腎做連結,一旦得知自己腎臟不好,就會焦慮不安尋求偏方協助。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是慢性腎臟病是指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腎功能異常。(圖/Shutterstock)
曾柏榮醫師表示,其實慢性腎臟病的定義是慢性腎臟病是指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腎功能異常。抽血檢驗的腎功能包括尿素氮及肌酐酸,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功能越不好,有一些腎臟以外的因素也會影響檢驗的數值,所以抽血結果的判讀還是要由醫生來評估。
曾柏榮醫師表示,有了肌酐酸的數值,可以進一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這個值可以想像成是腎臟功能的分數,分數越高則腎臟功能越好,一般腎功能的異常指的是過濾率低於90,數字越低,腎臟病也就越嚴重。除了抽血之外,腎臟病也可以表現在尿液檢驗的異常,例如出現蛋白尿也代表腎臟出了問題,所以檢驗尿液也是非常重要的。
腎臟不好會有那些表現呢?曾柏榮醫師說明,其實初期的腎功能異常都沒有症狀,隨著腎功能的惡化,腎臟排除毒素及水分的能力變差,就可能有水腫、噁心反胃、精神不振、皮膚搔癢、呼吸急促等症狀,症狀的出現通常表示腎臟病已經有一定的程度,所以定期的抽血、驗尿檢查,才能早期診斷腎臟疾病。
曾柏榮醫師提醒,腎功能的惡化其實是可以被延緩的,因此患者若發現腎功能異常,先不用擔心會步入洗腎,而是先學習控制好血壓、血糖,以及避免服用句有腎毒性的藥物,並搭配清淡、少鹽,以及不宜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此外,足夠的水分攝取也相當重要,但若已出現水腫、呼吸急促等症狀,要和醫師討論水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