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銘隆
一再提醒!一再嘮叨!一碟千尾的魩仔魚肴是惡業!有識之士當戒之!
「魩仔魚」?其實沒有這種魚。「魩」讀音如「莫」,在康熙字典釋其字義為「魚尾」;「鱙」字更和水族沾不上邊。「魩鱙」其實是台語假借的漢字,「魩」台語音近似「勿」,意為細小而鑽動之意,「鱙」注音如「堯」台語讀音近似「寮」為細瘦長條狀之意。一般字典根本找不到這兩個字,不過,語言文字約定俗成,大家知道它指的是啥東西也就是了。
魩鱙漁業指的各種小魚苗的採捕,有的學者把「魩仔」、「鱙仔」定義為鮆科(後來改名為鯷科)魚類的仔稚魚,體長4公分以下、體色透明者稱為魩,體長4公分以上、開始呈現體色和鱗紋的亞成魚稱為鱙。
根據我的菜市仔經驗:民眾口說的「魩仔」,其實是鯡形目(最俗的名字就是沙丁魚)以下許多魚種的仔稚魚的泛稱,鱙仔則是這些魚種長約4至5公分的幼魚,在東北部海產常以俗稱「苦蚵仔」的日本鯷為大宗,半稜鯷屬的幾種仔魚也常混獲其中。
澎湖在5月丁香魚禁捕期前,也常有丁香魚的新鮮魩仔出現在市場,西海岸淺灘的幾種鯡科魚類譬如力魚、土黃魚,花東的「青鱗仔(花蓮小沙丁魚)」,甚至東南海岸的日本禿頭鯊(日本瓢鰭溪鰕虎)等不少魚苗也常被大量撈捕,當做魩仔魚上市或漁家自用。
魩仔魚的撈捕期正是這些魚類的繁殖盛期,才從魚卵孵化不久、還在群聚攝食浮游生物的魚苗,動輒被數千尾、數萬尾一網的捕獲、一箸十數尾、一餐數百尾的被人吃掉;不說海中魚源以後要由誰來遞補? 再不說魩仔魚陣中很簡單就可篩檢出數十種中、大型魚的魚苗。再再不說人類搶走了這些食物鏈下層的小餌魚,沒得吃的中、大型魚如何活下去?
二千多年前,孟子說: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雖說鯡形目的魚種長成以後絕大部分是長度15公分以下的小型魚,但以成長體長10公分、體高約0.6公分的丁香魚來說,至少已是魩仔期的十幾廿倍質量;更別說魩鱙漁業混獲的石斑、帶魚、笛鯛…甚至鬼頭刀魚苗,長成之後會有千甚至萬倍的體重。以營養價值來說,我的醫界朋友曾有研究顯示,小魚(魩鱙仔的成魚)含鈣量和營養成分比魩仔豐富得多,所以,「歡迎食用丁香、苦蚵仔成魚,但請別吃魩仔、鱙仔」。
台灣有個警世味道的鄉土寓言: 有個敗家子,他的富翁爸爸說:「給你十萬元一餐,你吃得了嗎?」結果,就是「鰻根子(鰻苗)煮湯」,其實,我們如果把魩仔魚上桌,毀類程度也和這敗家子相去不遠。試問,數以百億計的台灣漁業前途盡在這碗魩仔魚中,您忍心吞得下去嗎?如果也想您的孩子、孫子…代代都有魚佐餐,請別買、別吃魩仔或鱙仔吧!
澎湖北海丁香魚汛,清明節前後是產卵期,陽曆五月是剛孵化及幼苗期的丁香魩仔,端午節前後多是成長期體長5公分上下的「中丁」,到得中秋節前後是成魚體長8到10公分的「大丁」。台灣漁業目前僅有五月份全月禁捕丁香魚,但期前的魩仔期仍無限制的利用,數十尾甚至百尾一碗或一碟的魩仔魚仍是觀光餐廳的賣點,號稱補鈣的杏仁小(魩仔)魚乾仍是招徠的特產。
九月下旬走了一趟澎湖,二指拈來一尾的大丁香魚乾吃來方便又不帶罪惡感,但想到魩鱙漁業的殺傷力,就不禁嘮叼,漁業管理所設的禁漁期根本不夠週全,只能希望朋友們都拿出良心來,拒吃魩仔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