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原本就是地震國,2010年曾發生規模7.0的強震,當時因為震央鄰近首都太子港,包括海地總統府、國會大廈和太子港大教堂等重要地標,都因為地震有所損壞。當時這場地震,造成22萬人死亡,專家分析原因,海地建築法規輕忽防震設計,恐怕是每次強震都災情慘重的主因。
除了總統府,連國會大廈和太子港大教堂等重要設施,通通都在強震後倒塌;海地建築法規輕忽防震設計,即使11年後的現在,似乎沒得到多大改善。
在2010年太子港震災後也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問題包括當時難民營重建狀況不佳,數百萬人必須在沒有水電的帳篷中生活、營區內犯罪與性侵問題叢生;更嚴重的是,在2010年10月,還因為來救援的維和部隊無意中將霍亂弧菌帶入海地,導致在當地民眾沒有抗體、沒有乾淨飲用水、沒有足夠醫療公衛設施的情況下,讓霍亂快速擴散,共計造成82萬人染疫、超過9,000人死亡。
陳秀銘表示,當他們隔天要離開太子港時,街上依舊一片混亂,因總體物資缺乏,還有人在塌掉的商店搬東西,有人在排隊等加油,然而加油站內卻早就沒有汽油可以加了。
送過去的物資還可以讓在太子港留守的人員撐上一段時間,不過最擔心的是燃油不足,由於海地的供電系統基本上都是由發電機供應,發電機又需要燃油才能運作,燃油缺乏也就代表沒有電,沒有電的生活可說是難上加難。
陳秀銘說,像這種規模如此大的地震,一時半刻絕對無法恢復到原先的模樣,即便是在地震發生後的幾個月內,海地仍然需要大量的醫療及物資補助,所幸各國的救援團隊紛紛加入,共同協力讓海地盡快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