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鐘誼庭/高雄報導】 & 素有科技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每年皆從全球知名產學研單位中尋找能改變世界與造福未來的創新技術。今年金屬中心從全球數千件參賽技術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三項大獎,並與麻省理工(MIT)林肯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室並列,不僅厚植台灣產業發展的核心能力與創新能量,也奠定台灣產業科技國際地位與形象。
金屬中心林志隆代執行長指出,本次獲獎技術「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即時動態追跡手術輔助系統」整合光學3D複合定位、多椎節影像導航系統、手術輔助機械臂,可改善臨床現有手術系統,解決因定位標體積過大造成遮蔽與精度不佳問題。顛覆既有導航軟體將影像模型視為一連續剛體。多椎節影像導航系統,可動態追蹤三個椎節以上,每一椎節獨立定位,即使患者變換姿勢也能即時修正每一椎節位移,利於醫師獲得脊椎真實狀態的即時資訊。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輔助醫師實現精確、安全、高效率之複雜的長節脊椎手術。
另外,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材料為應用廣泛且具耐蝕性的金屬材料,欲發展成高附加價值產品,主要面臨不鏽鋼強度不足、耐蝕性劣化與量產性不足的問題。本次獲獎技術「不銹鋼耐蝕暨表面硬化系統設備」聚焦前述不銹鋼材料處理並提供智慧化連續式耐蝕暨硬化程序,使得物件同時具備高硬度和高耐腐蝕性的特性,並可一次大量處理複雜形狀的物件,提供不鏽鋼產業創新解決方案。更可應用於如光電半導體、工具機、航太、電動汽機車、醫療器材、食品加工、化工、扣件、閥類等精密零組件。
最後獲獎技術「4D(3D+異質)固相式積層製造」將產品透過預先解析及設計成多個異質工件,以固相式(solid state)的積層製造工法,進行異材接合及摩擦攪拌積層製造的製程,形成不同金屬材質組合的產品,不僅降低對金屬材質的熱影響效應,大幅保有材料的機械強度,相對於CNC加工可減少40%加工材料,相較於昂貴的3D電子束或雷射積層設備,費用可減少80%以上,提供低成本且能同時能滿足多種特性的3D形狀金屬製品之創新製程,可運用在兼具燃料相容及機械強度特性的輕量化軌道衛星燃料桶槽製造上。
金屬中心在經濟部支持下,落實技術處科專計畫的研發成果,協助政府厚實產業轉型升級研究能量與促進台灣下世代產業的發展成長。今年三項技術獲得R&&D 100 Awards肯定,本中心將再接再厲,繼續將研發成果能量推向國際,躍登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