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國民/花蓮
余德慧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閉幕論壇,由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主辦,9月30日在東湖樂閣展開,讓長達一個月的大師紀念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該論壇係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在邊陲迴盪靈光:余德慧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系列演講」,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中國語文學系、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與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不同場次的講座,先前已於9月7日舉辦開幕典禮,系列回顧余德慧教授的生平、為人風範與學術精神,獲得各界的熱烈迴響。一個月過去了,紀念活動已進入尾聲,閉幕典禮如期展開,除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教授擔任主持人外,蒞臨與會者有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冠宏教授、社會參與中心主任顧瑜君教授與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越建東教授,並有劉効樺教授、王沂釗教授、張蘭石教授、陳怡靜博士、余寧智先生(余德慧教授公子)、心靈工坊文化公司前總編輯王桂花女士與台大心理系徐嘉宏教授(已退休)與會,東華師生更擠滿東湖樂閣。
閉幕論壇正式開始前,洄瀾學院陳復院長致辭表示:「在主辦單位與協辦單位的密切合作與協調之下,在東華接續展開了將近長達一個月的余德慧教授紀念論壇與講座,今天是最後一場論壇,我們希望以一種比較感性的方式,來對余德慧教授的生平、學術等不同面向進行一次總回顧,因此,我們邀請了與余德慧教授有緣的人,包括眷屬、學生與朋友,來跟大家分享他們心目中的余德慧教授,藉此共同緬懷大師典範。」
該論壇的第一位與談者是余德慧教授的夫人顧瑜君教授,她以簡潔俐落、幽默詼諧的方式回顧余德慧教授一生的重要經歷,尤其余教授與她結婚後兩人決定搬到東華工作、生活的一段美好時光。顧瑜君教授開懷分享余教授與花蓮的因緣:「余老師移居從首都到後山,從台北來到花蓮生活,他覺得花蓮是個很好的環境,一定要好好生活。我們除了在大學教書,還一起深入社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我們多年來經營的五味屋其實是余老師當年帶領我們營造社區的一個具體成果。余老師晚年因為有糖尿病而眼睛失明,幾乎看不清,但他沒有一天停下來,我們依然常常出入安寧病房做安寧照顧,幫忙受苦的病人與其家屬排解痛苦。」顧瑜君教授更期待年輕學子們能學習余教授的那一股積極參與社會、主動關懷生命且勇於實踐的人文精神,猶如薪火相傳,讓真誠的關愛觸及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被「靠近」與「陪伴」。
接著,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理事長、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越健東教授以「實修佛學:學術與修行之融合」為題,開懷暢談他、余教授與華人本土社會科學會(簡稱思源學會)之間的因緣。越教授回顧往事:「當年認識余德慧教授,我只不過是一個博士後研究者,跟余老師也不是很熟,但他卻很真心的關愛我,還請我來他課堂上做演講,這種對年輕學者的照顧與關愛真的很可貴,很不簡單。余老師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不能做一個乾枯的、死板的、為學術而學術的學者,反而要做『活學者』,要走出象牙塔,多關懷周遭的人、關懷社會,這是余老師影響我最深刻的地方。」中華本土社會社會科學會於2020年首次頒發「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終身成就獎」給六位已過世的學者,該獎項的榮譽稱作「思源學者」,其中一位大師就是余德慧教授。越健東教授認為余教授在本土心理學領域的創發與耕耘對中華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作出奠基性的貢獻,他期待年輕學子多閱讀余教授的著作,多了解他的學術研究的高度與深度。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林安梧教授因個人因素不克到現場參與論壇,因此以預錄影片代替現場發言,雖隔著螢幕,但林教授的談話依然能淋漓盡致的表達他對余教授的深情與緬懷。林教授認為「余」(「我」,本性)、「德」(德性、覺性)與「慧」(智慧)這三個「非常玄妙」,是余德慧教授的真正寫照,「余」而能有「德」,德而能有「慧」,他雖然離開了,但「智慧依舊如日月之光普照著大地」。縱觀余教授的學術發展與生命關懷,林教授認為余教授是「臨終關懷死亡現象學的人文臨床典範」,並表示:「余教授的獨特性在於他以身試法,而不是以法護身,他最看重的不是理論的咀嚼與理解,而是臨床的體認與契悟。」
接著,吳冠宏院長為長達一整月的余德慧教授紀念系列活動做整體回顧,其中,吳院長第一次分享他今年擔任余教授逝世紀念活動的統籌與規劃者背後的心情。吳院長表示:「余老師與我雖然不是師承關係,但我對於余老師的那種對生命的關懷、樂意陪伴受苦的人走過痛苦,還有對學問的永不熄滅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是深感敬佩的,因此,今年的紀念活動,我希望可以為余老師做一點事,很早就和人社院的不同單位協調、合作,並改造人社院的特色空間成為能真切體現余老師一生的風格與精神的空間。」吳院長透露已經在規劃紀念活動結束之後將成立余德慧教授圖書室,並強調紀念余德慧教授不是為了紀念而已,更希望藉由紀念活動或紀念空間傳播余老師的精神,讓青年學子透過圖書的展現與閱覽認識余教授,創造繼往開來的可能。
四位與談者分享完畢,論壇開放給前來參與的嘉賓分享他們與余教授的往事,從中可看到不同面向的余德慧如何深深的影響著不同的生命。陳復教授分享,作為一個指導老師,余教授當年帶著研究生圍成一圈在滿星天空下暢談,在他心中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學者,余教授提出的「心學是本土心理學」的說法,讓他更有信心往深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這個領域。心靈工坊前總編輯王桂花女士則認識了擅長編輯、規劃、對台灣社會與讀者需求很有遠見的「余德慧總編輯」,沒有余老師就不會有《張老師月刊》,更不會有心靈工坊;余德慧教授的老友徐嘉宏教授也對余教授在編輯、規劃、統籌活動方面的才華表示倍感敬佩;陳怡靜博士則對余教授的探索與學習精神印象深刻。最後,在場的嘉賓與東華師生合影留念,讓今年在東華舉辦的余德慧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