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 台北
台師大退休教授吳璵,民國111年教師節9月28日當天上午病逝,享嵩壽九十有四。消息傳來,學校老師及昔日同事與學生都表示難過。這位親切熱忱教學的老教授,生活有活力,生命富光彩,八十八歲還被邀請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書經》,絃歌不輟。寒暑假經常出國旅遊,有姊妹校交換教授,他不懂韓文也曾經到大邱市啟明大學教課。他屬於保持體能積極外向,動靜皆宜的長者。
在師大讀書時,是魯實先教授的得意弟子,所以在師大授課,以甲骨文、書經為專門學科。他服預官役時,參加過八二三砲戰,領有戰鬥英雄獎章。六十年代曾經借調成大中文系繼尉素秋教授之後接任系主任,學生群就以台師大與成大兩股學生最多。
成大中文系畢業學生重視傳承,敬師愛校,秉持感念師恩、系友聯誼、協助母系活動三大目標,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成立系友會,當時系主任吳璵教授指示同為系友的助教楊文雄(58級)、胡紅波(61級)協助籌辦,首任會長為台南市議員江琳(65級夜)。這件事可以看出吳璵教授尊重傳統也重視系上學長學弟妹感情連繫,尤其不畏煩瑣,積極任事態度,贏得同事與學生信任。
系上課程與社團活動,他強調開放多元,活潑有彈性。許多學生對吳璵老師的愛戴,非常自然,畢業多年師生互動勤,熱情關懷。
與吳璵教授較友好的是汪中教授,吳老師酒友不多,談笑有鴻儒汪老師,就是不媚俗也不虛矯應酬。可以對學生一視同仁,每個都是寶,不分學校系別,因為中文系教授講授大一國文就是跨系別的。
屏東一名學生與眷村小程有橄欖樹之約,吳老師認為這種活動有意義,特別南下全程參加,之後每年紀念日,一定南下見見老朋友。這種生活情趣與年輕人新建友誼,吳老師從來不會畏後生,也十分開朗健談。當時已經八十六歲了。雖然住在台北,屏東的學生一通知有活動,他南下台南會昔日學生,高雄師大一定約楊德本教授,到了屏東就會住在戴姓學生家。
學生的配偶,在獲悉老師病故消息,眼眶頓時泛淚光,她沒有上過吳老師課,卻也與他互動多年,在臉書上寫下悼念文字:
「吳璵老師,我認識的長者中,最特殊的一位。今天教師節,上午9時50分吳老師辭世,享年94。老師非常健談,尤其是烈酒下肚後,從甲骨文到現代語文、從八二三砲戰到山海遊蹤,侃侃而談。
吳老師南下遊玩住我家,吩咐我們不需特別招呼他,青菜淡飯最好,其他一切從簡,上山遊玩也配合我們的時間。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吳老師跟我們去走浸水營古道,眼看已經離他飛機票上台北的時間很緊迫,他還叫我再帶他往前走一點,再走一點,頂多改時間搭飛機吧!另一次是帶吳老師上賽嘉飛行傘起點看飛行者備跑,看了十來分鐘,吳老師問:這個可不可以現場報名?這位84歲的老人,可把我嚇壞了,好說歹說才把老師給勸住。
陶藝家鄭水圳老師早餐的約會,吳老師也去過。記得那一次還托了老師的福,喝到難得的黑檀老酒。聽說我們有橄欖節,行動派的吳老師隔天就飛下來,跟我們一起在青島街與小程一家,摘橄欖、爬橄欖、吃橄欖。
點點滴滴,吳老師是我們經常會想起的長者。最後一次見吳老師是三年前,那時他91高齡,還記得我們是誰。」
一位學生還指出,吳老師將近九十歲時,他建中同學在美國病重,電話中老同學提到往日也慨嘆來日不多,吳老師念同學情,馬上買機票,隻身飛美國,和老同學見最後一面。在網路方面,視訊可以取代部分語音視覺功能,吳璵認為走一趟值得。
建中還有一位同學從軍,後來當上陸戰隊司令的馬履綏。有師大學生擔任高雄市的記者正準備報導一些左訓中心馬場負面傳聞,當時左訓由陸戰隊督導。吳老師說,「這種事情我電話告訴他改善,能夠保全馬司令顏面就不要讓他難堪。」看來吳老師對於高中同學特別關心,也絕對支持。
吳老師育有二子一女,夫人國立中央圖書館退休,台大歷史系畢業,大陸取得碩士學位,平日喜歡國畫常辦畫展。吳老師女兒在香港大學任教,對於她能力與表現非常自豪。兒子也是教授,某次吳老師南下看到香蕉花蕊,他特地請成大學生林建農割下香蕉花,好帶去給台中孫兒看。這種小地方也可以看出祖孫互動情形。
一位熱力四射,生命能量驚人的老教授,近年來身體慢慢衰老,在新冠發生初期就打疫苗,幾劑都無不良反應,足以證明他體能體質尚可。然而記憶慢慢退化,身體各個器官也不比往日,加上疫情期間又少出門,不能群聚,這對於之前幾乎每天爬山健行的吳老師是一種打擊,閉門少活動影響了身體生理功能。最後一次出遊,他和家人遊阿里山,在奮起湖留下生前最後相片。
波新聞https://www.bo6s.com.tw/
圖/吳璵老師幾次南下採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