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正當大家都在談長照、長照2.0時,高雄市議員吳益政卻提出新的觀點,建議市府打造「在宅安老」的「分散式高齡友善社區」,政府利用閒置空間「微形美容」,建立社區高齡行動地圖,讓高齡者可以就近在所居住的社區「健康在宅安老」。
高雄市議員吳益政昨(26)日在市政總質詢時指出,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台灣是14%、台北20%、高雄17%、日本29%,其中,苓雅23%、新興24%、前金25%,而台灣老人需被照顧的時間平均是8點8年,不但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在機構養護則脫離長者習慣的環境,如待在受管制、隔離的空間,造成心靈痛苦,更加速老化。
吳益政以高齡90歲的媽媽為例指出,近五年來,從安養機構返回家中照顧後反而變得健康為由指出,這五年來,媽媽用身體在教育他,讓他發現,高齡社會來臨所將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怎麼樣的安養照顧環境,才是高齡者需要,最適合他們的方式。
吳益政說,這些年來,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在宅安老」的創建,不過後來他發現,其實在德國,「在宅安老」已經實施20多年。
吳益政說,「在宅安老」的觀念,是改變目前集中機構養護的觀念,而是從社區開始,打造成「在宅安老」的「分散式的高齡友善社區」,讓每個社區都是「高齡友善社區」。
也即將老人照護的任務從偏遠集中式的拉回到社區、家裡,在社區鄰里就建置老人設施、分散式社區安養機構、加強設置B、C型據點、銀髮運動中心,讓老人在原來熟悉的環境生活,就近與家人生活,能保持快樂的心情。
而政府要做的,吳益政說,就是釋出需要的社區土地來使用。特別是新興、苓雅、前金都屬老舊社區,公家機關集中於此,高齡退休人口多,公有閒置土地也多,開發不易,政府可以透過「公有土地公辦都更」、「改造老舊閒置空間」、「既有社區街巷與舊屋改造」,即「微形美容」的方式,來滿足「高齡友善社區」的所有需求。
而政府另外要做的一件事,是建置「社區高齡行動地圖」,讓高齡者可以很快速的了解,要洗頭、要買水果、要買藥,即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透過這場地圖,很方便的去完成。
吳益政強調,「在宅安老」的目標,是要帶給老年人尊嚴、快樂,與身心靈的健康,能夠「健康老化」、「活躍老化」。
市長陳其邁答詢時則表示,舊城區土地多,公家機關的土地沒有使用目的,有部分是公共設施保留地,其中也參雜一些私有地,造成公辦都更進度緩慢,將責成林欽榮副市長組織舊城區公辦都更小組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