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建寧/高雄
前不久一位知名藝人的女兒罹患直腸癌多年,仍不敵病魔於上個月病逝,引起國人對大腸直腸癌的關注。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已經連續14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也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系統,是高屏區首家引進達文西手術系統之醫學中心,至今已成功執行590例手術;近來更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和信癌症醫院合作,共蒐集605名直腸癌病例,結果發現第一至三期直腸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其治療成效於8月底獲刊在SCI期刊《癌症(Cancers)》上,這是國內第一篇由全國3家達文西機械手臂大腸直腸癌手術量較高醫院共同的研究報告,成績斐然。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炫迪教授表示,2013年4月在董事會及校長的全力支持下,高醫在高屏地區首先引進第三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系統(Si System),2016年更以「合併同步放化療新策略與達文西機械手臂新創治療直腸癌病人」成果報告榮獲全臺灣第一家SNQ國家品質標章之醫學中心,2021年再度以「達文西機械手臂國內首家大腸直腸手術看刀觀摩與卓越手術醫院-國際雙認證領航者」,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大腸直腸外科團隊還發表8篇達文西機械手臂大腸直腸癌手術相關的SCI期刊論文,在學術上具有影響力,也造福更多的病患。
借調擔任衛生福利部立屏東醫院院長的高醫外科教授王照元,在2019至2020年擔任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期間,除了持續精進高醫大腸直腸外科之醫療水準與品質外,更朝著國際化的方向邁進。王照元教授表示,高醫在2020年通過瑞士商直覺公司(Intuitive)的認證,在高醫成立全國首家「達文西機械手臂大腸直腸癌手術觀摩看刀中心」,讓國內外醫師都可以到高醫大附醫觀摩學習,大腸直腸癌精準手術概念,逐漸成為引領臺灣手術技術的領先者,至今已有45名來自國內各大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醫師前來學習。
王照元教授認為,癌症治療已不再靠個別醫師或個別醫院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跨醫院的合作,期待能組成臺灣國家隊迎接全球競爭與挑戰,將臺灣優秀的手術成果公諸於世,也可以作為相關主管單位政策制定的參考。
為推動跨醫院的合作,高醫大腸直腸外科副教授黃敬文特別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魏柏立、大腸直腸癌團隊召集人郭立人醫師,以及和信癌症醫院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等3家執行達文西機械手臂大腸直腸癌手術的醫院,收集605名直腸癌病患。其中低、中、上位直腸癌分別為301名(49.75%)、176名(29.09%)、116名(19.17%),另有12名 (1.98%)的腫瘤位置不明。
黃敬文副教授指出,手術是目前公認能根治第一至三期大腸直腸癌的唯一方式。這605名直腸癌病患中,有377名接受低前位直腸切除術(62.31%),手術時間約3.5至4.5小時;只有10名患者(2%)在手術中輸血,另1名(0.2%)患者因病情複雜轉為開腹手術,15例(2.5%)患者接受了再次手術。總體併發症發生率為14.5%,其中吻合造口滲漏3%,大便失禁0.2%,尿瀦留1.0%。術中及術後30天內並無死亡病例。
此研究還發現,第一至三期直腸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1.1%和86.3%。其治療成效不僅印證了達文西機械手臂直腸癌手術的安全性,相較各國文獻,臺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直腸癌手術在安全性和臨床療效上,與全世界先進國家毫不遜色。
其中一名68歲的辛先生,原本沒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及腹痛等直腸癌常見的症狀。5年多前接受國民健康署大腸癌篩檢的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進而接受大腸鏡檢查,意外發現直腸癌,再進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是第三期的直腸癌。
在兩岸事業飛黃騰達的辛先生,一時無法接受罹癌的事實,後在主治醫師王照元教授的建議下,接受同步放化療新策略治療,等腫瘤變小後,再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切除直腸癌,術後恢復良好,之後再接受輔助性化療及口服的維持性化療藥物。定期回診檢查,都沒有發現復發或轉移。他現在靠日行萬步、游泳及旅遊來養生,生活過得比以前還愜意。「抗癌之路雖然辛苦,但走過這段路才知生命的可貴」,他奉勸病友不要輕易放棄治療,也特別感謝醫護團隊及家人一路相陪,讓他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黃敬文副教授說,依照多數外科醫師的觀察及醫學文獻的報導,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的結果明顯優於傳統的腹腔鏡手術,已成為國際外科微創手術之主流趨勢,開啟外科手術的嶄新紀元。
圖/高醫大腸直腸外科團隊與病友辛先生(右3)分享治療成果。